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6-02-14  作者:郑海薇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

一、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课时不足的问题

“内容多,课时少”是教师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实施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负担重,教学时间不够用。很多学校都把周4课时调为周6课时,这个节数还不包括晚课和课外辅导的节数。课时紧张使教师参与研究《课标》和教材的精力不足,使课堂教学缺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讲授法,学生仍然以听讲为主,使得教师想尝试改革的愿望都难以实现。据学生反映,上了高一后,学习难度大,学习负担过重,一个学期得学两本书,涵盖了高中阶段的几个难点问题(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多,学时少”,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感到数学学业负担重。事实上,很多人开始使用新教材都感到不适应,这很正常,因为一是对老教材的一套讲法熟练,讲起来轻松,不需付出更多的思考和劳动;二是怕讲的少,知识点讲不到,学生掌握不好,影响考试成绩;三是对这种模块化的教材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缺乏按新教学理念处理开发教材的能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往教材的“臣民”,都习惯了以往教材的思想和模式。老是用原来的教材的观点和体系来对新教材品头论足,当然就感到新教材这也不好那也不是。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来看待新教材,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新教材。

2、教学的深浅程度难以把握

虽然经历了新教材培训,我们对新教材的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我们经常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只是给出了结论而没有推导或证明,要不要补充?新教材中有不少“观察与思考”、“探究”、“思考”,可以说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但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对象具备一定的动手、动脑能力,而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底子簿、基础差,对一些“探究”基本上是无从下手。对此,我们感到很困惑和茫然。

3、教师对新教材认识存在的问题。

由于是首次执行“新程标准”、使用“新教材”,因而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难免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例如,对“课时不够”,固然教材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反思我们的教学,恐怕有些原因还是出于自身。不少教师习惯参照高考命题,对某些知识点延拓加深。原来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课时较多,可以这样做。但新课程对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要求与原有大纲有较大不同,如果仍延续原有习惯,课时量就可能不够。又如,过去习惯要求学生完成教材全部习题(包括练习和复习题),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要适应人性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为适应这一要求,教材将习题编成两种层次,供学生选做。因此有些习题有学生不会做也不奇怪。这说明过去的某些观念要改。

4、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创造性利用课程、现代化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并具有广博专业知识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但实际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与课改的要求相脱节,教师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会利用,甚至是不会运用,导致课堂调控不如人意,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课改理念,不断学习探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5、师生角色转变不到位

新课改要求师生共同探索,在共同探索,师生的角色转变不到位,学生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主体性地位,还是存在依赖老师的习惯。不能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不去探索、思考,而是东张西望,把自己当作了“客体”,等待教师的标准答案,不理解答案的多元化;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课堂缺乏省略,教师对于学生缺少应有的指导性,又不能充分转变自己的角色,所以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采用的对策

鉴于上述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深入研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1、 努力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明确课程设计思路

教师在研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应努力领会其基本理念和目标,明确课程设计思路,熟悉必修课程的内容标准。新课程的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模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其根本所在。在实践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使用教材,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的“药引”,引发进取心和求知欲。

2、 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与过渡

数学的学习对科学性、基础性、衔接性的要求很高,同时对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要求也很高。我们在初次使用“新教材”时,对于初、高中教材在衔接上的“脱节”现象估计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才发现学生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条件”、“韦达定理”、“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内容几乎是一片空白,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带来很多困难。建议以后的各届在高一第一学期进入高中数学的教学前,先对上述内容适当地予以补充和巩固,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与过渡。

3、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对教材的研究中,不仅要对目前使用的“人教B版”进行研究,更要加强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建议学校为高中各数学备课组最好能备齐至少五个版本的教材。在一个“课标”下,各种版本的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有较大差异的,这种差异我想是否可以理解为:不同的教材编写专家群体对“课标”的理解的不同导致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让我们的中学老师捧着“一标一本”去研究,未免有失偏颇。

新课标教材是“一标多本”,而大纲教材是“一纲一本”,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至今有六种:人教A版、人教B版、北师大版、湖南教育版、江苏教育版、湖北教育版。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同一内容处理的角度与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若能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对同一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对我们更好地把握课标要求,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大有益处的。

做为中学老师我们要摒弃“轻大纲,重教材”、“教学即等于教教材”的旧观念,树立“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素材,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来进行教学”的新观念,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建议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大体按以下三点来把握:(1)对已删内容,如所有版本教材都未出现,一般不要再捡回,如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线段的定比分点,三角方程和反三角函数,极限等。(2)对有不同处理方式的内容,一般应按所教版本教学。如有不同处理方式在另外版本出现,对解题可能产生影响,则应适当告诉学生。如函数概念的引入,可先讲函数,后讲映射;也可先讲映射,后讲函数。人教版采用前一方式,这是课标建议采用的。这种方式可更好的与初中衔接,从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按教材规定教学即可。(3)对新增内容,如必修3中的算法,不同版本表达方式和选用例、习题有差异。备课时,如能多参考一些版本,必能帮助加深理解,提高水平和效率。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小议教学直觉——教师发展的一个源泉
下一篇论文: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