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变,教师教育独家经营的格局已经打破,开放化趋势已经形成。而新疆高等师范教育作为全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一个子系统,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在新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相关政策、制度等还需作调整,使之符合国家有关教师教育的大政方针和新的政策。
论文关键词:新疆,高等师范教育
与全国其它省市自治区的高等师范教育相比较,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地理环境和民族成份等多种原因,一方面,新疆高等师范教育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是国家整个高等师范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安排到培养年限,从培养目标到培养模式等多个方面都有许多共性和关联性;另一方面,新疆高等师范教育发展过程中,从历史到现状,数量到质量,结构到效益,观念到模式等多个方面,又有许多个性和与全局不相同的地方,表现了强烈的区域性特征。因此,从外部关系说,新疆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仅要符合国际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要符合国家高等师范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改革要求。从内部关系说,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仅要符合云南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求,也要满足和适应本省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对教师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一、 新疆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按时间顺序新疆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等教育起步阶段(1901—1949)
1901—1949年的新疆,民族教育十分落后,高等教育才刚刚起步。解放前,新疆只有一所学院和一所专科性质的语言学校,学校规模小,院系专业少,学生数量极少,主要是因为清末民初的新疆统治者不太关心教育,再加上其他种种客观因素,导致新疆的教育极其落后。盛世才上台后,为巩固其统治,实行“亲苏联共”的政策,在教育上重视高等教育,并大量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其中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学生,新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1944年,盛世才投靠国民党,新疆置于国民党的统治下,教育也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高等教育几乎没什么发展,全校学生和教师很少,到新疆和平解放时,新疆学院只有学生379人。
第二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1950—1965)
解放后,为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自治区建立了不少高校,大力培养各种类型的专门人才,新疆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和党制定的民族政策有密切的联系。
第三阶段:文革期间的稳步发展阶段(1966—1976)
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全国各项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新疆的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尽管如此,新疆的高等教育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现为在恢复招生后,少数民族学生数量迅速回升,师资较稳定,教学科研上取得一定的成果。
第四阶段:高等教育飞速发展阶段(1977—2000)
“文革”结束后,新疆的高等教育获得飞发展,对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加强和内地高校的教育协作,加强民文教材建设,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师资,少数民族学生大量增加,师资力量得到加强等,但如果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 新疆高等师范教育现状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疆人口的60%。新疆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族人民文化素质的高低,而人口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育程度的高低。新疆的人口特点决定了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这就需要大力发展高等师范教育,从而提高全疆人民的素质。目前新疆的专门高等师范院校有新疆师范大学,昌吉师范学院,伊犁师范大学,喀什师范学院,但也有一些综合高校中也建一些师范学院或者专业,如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总体来说,新疆的高等师范教育相对来说还是落后。
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教育的改革发展,给长期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传统高等师范院校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疆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机遇表现:其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省正在进行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发展靠师资。其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新疆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普及高中教育的需要,基础教育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师资是关键、是保障。其三、新疆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优质教育和继续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教育和教师职业地位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的特征逐步增强,这些为新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疆高等师范教育面临挑战表现:其一、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由封闭独立向开放多元体系转化,教师的来源将由单一渠道变为多渠道,部分综合大学逐步参与培养师资,对师范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挑战,师范院校面临生存的危机,需要站稳脚跟赢得市场。其二、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对若干重点大学高强度的经费支持,师范教育适度优先发展的方针尚未完全落实,加之师范院校自身造血功能差,使其与综和性大学的差距在逐步扩大,和其它类型的高校也有一定差距。其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科学技术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需要高质量的教师,而师范院校和相应的综合性大学比较,从学科实力和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着差距,学校办学条件和综合实力相对较差,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急待加强。高师院校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师范院校自身状况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矛盾,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与高师院校竞争力偏低的矛盾;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念转变与高师院校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矛盾;市场对人才需求多样化与高师人才主体去向单一的矛盾;高素质人才需求与高师传统培养模式比较滞后的矛盾。
三、 新疆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重点
对于新疆来说,要想振兴高等师范教育首先应当树立现代高等师范教育新观念,即:我们要明确高等师范教育现代观念必须具有全面性,时代性,发展性,导向性,层次性,创新性,而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高等师范教育开放化的观念,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化的观念,高等师范教育一体化的观念,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的观念,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多样化的观念,高等师范教育学科建设现代化的观念。新时期树立现代教师教育观念,并不是完全否定和抛弃传统师范教育的观念,而是在适应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上,站在国际、时代和社会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的高度,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师教育观念,在变革中有继承、有摈弃、有创新,目的在于推进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的转变。
其次要构建综合化高等师范教育模式。在综合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必须向多样化、综合化方向迈进,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力量的高等师范教育,也必须顺应社会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实现由单一性向综合化、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新疆高等师范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面对综合时代的社会发展趋势,在其发展战略的定位中,必须以综合化的发展目标为标识,全面服务区域社会和区域教育。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