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_工学结合

时间:2012-03-15  作者:秩名
  5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5.1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授课内容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驱动法、实物展示直观教学、现场教学、分组讨论、小组协作、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原则,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学知识”上升到“用知识”。

5.1.1 启发式教学法

首先运用激疑导入法,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项目任务驱动、案例或实物展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所要讲授的课题。

5.1.2 项目教学法

以项目为载体,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合到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动手操作,真正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通过设置实训思考题达到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5.1.3 暗示教学法

在检查学生的实训项目过程中,当发现学生的错误时,并不直接指出,而是通过暗示、引导,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抽象思维能力,从而找到错误所在。

5.1.4 讨论教学法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小组协作式学习,及时地安排适当的实训、课题,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5.1.5 “故障设置”教学法

针对每个项目的难点和重点,教师事先在项目中设置故障,然后让学生查找、诊断,找出故障后,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和解决的措施,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综合使用了教学网站、电子教案、多媒体动画课件实操视频点播、教学过程录像、在线答疑等多种教学手段。

5.2.1 多媒体教学

制作了大量的动画,开发了课程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同时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把握工学结合,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过程更为形象、生动,教学内容更为精炼。

5.2.2 虚拟仿真教学

利用虚拟技术,将仿真软件应用与教学中,建立了虚拟的网络教学平台,在虚拟环境中构建真实的职业环境,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结合。相关教学与仿真软件如下:

◆FX系列PLC编程及仿真软件

◆工业自动化系统组态软件

◆继电器逻辑电路仿真软件

5.2.3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本课程组开发了《电气控制与PLC》精品课程网,包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理论与实践教学视频、习题、试卷及答案等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从相关专业网站上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向学生公开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建立了教师答疑系统。

5.2.4 维修电工技能竞赛

学校举行维修电工技能竞赛,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思维,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同时邀请企业从事电气控制技术领域的技术专家来学校进行学术讲座、请回从事PLC应用技术的往届毕业生进行现身讲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采用了上述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脑、眼、耳、手,教学不枯燥、教学效

果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6 构建了全程化、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为了改变过去主要通过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单一的考核评价模式,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使课程考核方式和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学生实际情况、课程特点和专业特点;突出对学生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实践技能、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充分体现全程化、多元化课程考核的思想,增加课程考核方式和内容的透明度,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更加明确课程学习的目标,逐步改变教师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教学和学生被动学习的不合理局面,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进一步改革。我们在充分调查和研讨的基础上,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特点,构建了全程化、多元化《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

图2《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从课程考核改革实施的情况看,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很高,学习态度端正,实践教学的效果比改革前有了明显的提高,期末考试的成绩较好。经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我院课程考核改革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课程考核改革取得的成果见表1。

表1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考核改革前后教学状况对照表

 

学年度

上课出勤

率(%

作业完成情况(%

学习

主动性

实践项目

完成情况

学生满意度(%

教学成果

06-07

(改革前)

91.1

85.6

一般

较好

91.4

维修电工考证通过率100%。在省第二届高职组

维修电工技能竞赛中,三名同学参赛,有两名同学获得“三等奖”,省第三届维修电工技能竞赛中,三名同学参赛,有两名同学获得“二等奖”,一名同学获得“三等奖”。

07-08

(改革前)

92.8

89.3

较好

较好

92.5

08-09

(改革后)

98.8

98.3

97.6

09-10

(改革后)

98.5

98.6

98.8

7 结论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改革的成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反映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学习资源丰富,为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收获很大。本成果设计的动画课件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深受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好评。成果中所采取的以项目为导向、以实训项目任务为驱动、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成果中所研究并实践的基于“工作岗位群和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在全院已经逐步推广。全程化、多元化《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考核模式不仅体现了它的考试功能,更重要的是使教师、学生双双投入到了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极大的提高了《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教学效果。此成果已在我院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董爱梅.《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8年第41期:11-12 .
[2]李元元.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三创型”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2003(23):30-32.
[3]熊威.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途径探讨[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38-40.
[4]张艳,王庆海.一体化教学在《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117-118.
[5]朱媛.基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改革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00、110.
[6]王烈准.全程化、多元化《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 100-10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改革浅议_教育论文
下一篇论文:《航材供应》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探析_应用效果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