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教育管理论文

“工学结合”教育是培养高职人才的必然选择—基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分析

时间:2016-01-08  作者:胡卓红

摘要:“工学结合”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然需要。本文基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构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工学结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国际贸易专业

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它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熟悉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法规和有关惯例,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从事国际经贸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现在很多外贸企业,特别是新备案的进出口企业希望在短期内能够扩大本身的国际业务,但他们又没有精力和实力培训国际经贸业务人员,所以他们在招聘时一般都首选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为此,以就业为导向既是顺应学生个人的从业需要,更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工学结合”教育就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必然选择。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是以开放办学的方式为理念,以适应社会就业为导向,以教学改革创新为驱动力,以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等单位优势资源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为根本,以合作办学教育为主要手段, 做到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 达到双赢的目的。根据高职教育育人进程中不同阶段的需要, 以“ 实践” 和“ 应用” 为主线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新世纪人才需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理论知识、多样化的技能、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广泛的适应能力、宽阔的面向国际和未来的视野。因此, 高职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知识、能力、素质“ 三位一体” 的人才培养观念, 面向经济建设和未来发展, 培养一大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工学结合”教育是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克服单一性, 走向多样化, 以快速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文化知识、职业专业理论和技术以及实训教育的同时,另一部分时间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实习。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学校和企业将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培养任务。可见,“工学结合”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较为有效的教育模式,它可以给学生提供“预就业”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自强自立的精神,使学生具有现代企业理念,成为有良好行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接班人。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环境的真实性。对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和创业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的需要有着重要的作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教学实践和社会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达到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并能够实现企业、学生、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多赢。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工学结合”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然需要。国际高职教育的成功模式几乎都离不开“工学结合”教育,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技术准备制”模式、日本的“产学研合作” 模式、韩国的校企合同“订单”培养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型”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在我国,随着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少高职院校研究并实践了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如“2+1”教学模式、“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等。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自2006 年开始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构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已先后有国际贸易专业12个班级500多名学生上岗完成了教学实习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历届学生参加外贸业务员等有关国际贸易专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通过率达到了90%以上;经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毕业生连续几年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5%以上。

(一)以能力为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教育国际化的浪潮, 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要与时俱进, 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贸应用型人才, 起到服务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为此,以能力为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以专业学科为本位转向以职业技能为本位。在此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了“2+1” 教学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针对性的技能训练,第三年到外贸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2+1”模式中的“2”和“1”不完全是时间概念,它的实际意义应该是研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研究在学生毕业前就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问题。它的突出特点是“工学”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用校内、校外两个育人环境育人。与此同时,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从能力要求出发,反向推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淡化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知识的机能性和实用性,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同时确立了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构建了以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为模块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达到了1∶1。同时,把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纳入了教学计划中,使职业标准、证书考试标准与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互相衔接,促进了“双证书”制度的落实。使学生学有所长、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达到了“零距离上岗”。

(二)以职业岗位群为本位构建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国际经贸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以,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职业岗位群为本位,构建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经过本专业教师对几十家外贸企业上百人次的调研,并通过与国际贸易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议,我们确定了国际贸易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群为: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单证员、跟单员、商务文秘、翻译等。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这两个重点,制订与此相适应的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我们针对技能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特点, 把考评学生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作为核心内容, 把“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人才评估建设轨道。要求每位学生掌握的专业核心能力为外贸单据制作、外贸函电撰写、外贸合同的签订及履行等,必须获得国际商务单证员、外销员或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之一,鼓励学生参加报关员、货代员、报检员等外贸相关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确定了与此对应的主要课程如大学英语、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单证业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口语、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商法等。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深圳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问题的探究
下一篇论文: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教育管理论文
最新教育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