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以人为本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新理念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事业的社会环境”。[5]所谓以人为本,对于高校来说,就是以师生为主体,强调人的潜能、人的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一是树立高校师资队伍是高校第一资源的观念。在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大战中,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现,高校人事工作特别是西部高校人事工作的重点就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在其工作中,要有识才的慧眼,用人的气魄,聚才的办法,不断提高选才、聚才、用才的水平,要时时、事事理解教师,尊重教师,服务教师,让他们多用一点时间、多用一点精力来进行教学和科研。要树立行政管理人员为教师服务的公仆思想,而不是颠倒黑白地认为行政管理人员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让教师为行政管理人员服务的荒谬的、荒唐的、可笑的观念与意识。二是树立以人为本、使用好高校教师的新观念。高校是多种人才的聚合体,其管理对象是知识型的员工,在高校资队伍建设中注入以人为本的观念,就是要强调人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着眼于调动各类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她)们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成就感和事业心,充分发挥他(她)们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她)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工作绩效。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三个环节上,既要遵循人才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不同个性,立足学校的发展前途和发展战略,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宽广胸怀广揽人才,让各类教职员工的诸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就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人才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伯乐型人才”,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另一种是“千里马式的人才”,他们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但特立独行,不擅长与他人打交道。在社会上,后一种人常常不吃香,但钱旭红却不这样想,他认为,高校要的是会教学、会科研、会管理的“三会”人才,而不是会喝酒、会迎逢、会谄媚的所谓“三会”人才。因此,钱旭红对后一种人才,不但不排挤,反而偏心保护,尽力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三是在配置和使用高校师资队伍时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高校的发展,既需要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也需要一批德才兼备、善于管理的行政、教辅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从而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能高效、规范、有序地进行。由此可以看到,坚持以人为本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新理念是新时期办好高校的首要前提,也是新时期高校领导进行理念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2、注重师资队伍潜能开发,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的潜力在缺乏激励时,只能发挥20%-30%,但在良好的、处于激励状态的环境下,可以发挥到80%-90%的水平。人类的实践活动也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的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需要在人的管理中正确实施激励原则。在高校师资队伍管理中,充分利用各种激励因素,灵活掌握激励机制,尽力选择合适的激励模式和方法,才能激励广大教职员工勤奋刻苦、奋发努力,极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由于诸方面的原因,在师资队伍管理、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有所欠缺和滞后,在当前进行激励机制创新的新形势下,要转变观念,创新理念,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努力实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用人目标。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