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西部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西部高校存在着一种师资队伍流动性大、师资队伍极不稳定、师资结构极不合理的现象。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高校师资队伍某些教师的个人因素。这部分教师大部分是毕业不久的高学历年轻教师,因一时在东部或发达地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得把在西部工作特别是在西部高校工作作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过路站和人生跳板,这只是他(她)们一时的打算,而不是一世的安排,一旦时机与条件成熟,他(她)们会很快跳离西部高校,进入他(她)们所谓的理想之地,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听到的部分人找工作时所遵循的“宁要东部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的求职理念的体现。再者就是西部高校本身所谓的环境,特别是西部高校内部的人文环境、软环境与所引进师资的禀性、爱好、气质乃至学养的不和谐。有的西部高校布局不合理,位置偏僻,地处中小城市,整个城市时时散发着一种经济发展欠发达、社会进步极其落后的气息,而校园内部更是与高校的称谓极不相符,人文环境不好,学术气氛极差,乱吐、乱仍现象比比皆是,给人一种不雅的感觉和低素质、较粗俗的印象,朗朗的读书声被大声的吵闹声与喝酒的划拳声所替代,师生间谈论最多的是喝酒和打牌。如此之环境与他们心目中的所谓大学校园、学术殿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坚定了高学历年轻教师离开的决心和信心。此外,西部高校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滞后的管理理念、过时的管理体制也是部分高学历教师离去的一大原因。西部高校的部分协调部门和职能部门,高高在上,目空一切,官僚主义十分严重,时时表现出一种“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摆官架、打官腔、说官话的怪现象,部分高学历年轻教师因工作关系与他们打上一次交道,就有一种深恶痛绝和要骂娘的感觉。试想,如此糟糕的人文环境,如此素质的高校中层,不能不说是他们急于离开的加速剂和推进器。此外,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现象在西部高校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和学科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其中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情况,即退休返聘教师、即将退休教师和青年教师较多,中年教师偏少;师资队伍学科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也就是说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学科教师普遍偏多,而理学、工学等学科教师普遍偏少,这主要是西部部分高校由于受其自身条件的限制而在引进师资问题上饥不择食、缺乏长远打算的近视表现的结果。
3、师资培训经费不足,缺乏时间脱产进修。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须做常流水”。培训和培养是任何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中心,高校教师的系统培训和继续教育显然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西部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费少。由于历史之原因和区位之因素,西部地区高校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由于成立时间短,学校底子薄,且大部分属于地属院校,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十分严重,其办学投入经费极其有限,用于教师培训等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费用更是远远低于发达地区和东部地区的高校,师资培训经费的不足显然是制约西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一大障碍。二是工学矛盾突出。西部地区高校由于师生比例不协调,特别是一线教师普遍吃紧,教学与科研任务普遍超重,大部分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外地访学和进修。三是部分专业培训难以实施。西部地区部分高校特别是经济极其落后的民族地区高校,由于诸方面的制约,在与省内外其他高校的业务联系和专业合作方面极为滞后,到省外访学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高校去访学的任务极难实施,有时学校不得不委托教师个人去联系和落实,这势必增加了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非权威性。
二、关于加强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要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用新理念创新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观念、思路、机制和方法,合理、科学地进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开发和优化配置,论文紧紧抓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专业技术人才和党政管理人才为主体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把优秀的人才聚集到高校的各项工作中来,为西部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