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国际贸易论文

中国大豆进出口形势的逆转与粮食安全-百年间中国大豆国际贸易地位的逆转及其历史启示

时间:2013-05-30  作者:瞿商,赵德馨,湖北,武汉
图4 1988-2007年中国大豆进出口数量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2.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形势被逆转的原因

从有记载的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向国际市场出口大豆,在20世纪20年代迅速增大出口量国际贸易论文,超越了传统的丝绸、茶叶等农产品的出口量,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在整个近代历史上占据着世界大豆生产量和出口量最多国家的地位,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被逆转成为世界上大豆进口量最多的国家。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未能抓住非转基因大豆的商品特色

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的不确定性历来为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所抵制免费论文。世界各国普遍规定,转基因大豆只能用来榨油,不能直接食用。目前,依靠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限制,中国非转基因大豆还拥有国内豆制品加工行业,但豆油加工领域80%的市场份额已让位于进口转基因大豆。实际上,中国大豆也并非完全是在“物美价廉”上输给了进口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已经变成了两种不同的商品,根据东京期货交易所的价格比对,非转基因大豆要比转基因大豆价格高出15%。这是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最大优势,但中国未能抓住非转基因大豆的商品特色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开拓这个很有前景的市场的力度远远不够。中国如果发挥非转基因大豆的品质优势,积极开拓非转基因大豆的国内需求和国际市场,就必须加强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产品的识别,严格实行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加强消费者知情权意识。否则,进口转基因大豆加工产品出油率高、价格相对便宜的优势便体现出来,因此,对非转基因大豆要加快技术开发和改善管理机制,对进口大豆采取技术性限制政策,利用发放转基因安全证书和进口检疫证书来调控转基因大豆进口。

(2)中国未能及时启动大豆最低收购价政策

中国大豆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下,对大豆产业的发展放任自流,没有实行价格管制,进行有效保护,保护价政策和最低收购价政策最初仅限于谷物类产品,导致大豆收购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农民收入增长,中国大豆种植面积逐年萎缩,大豆产量逐年减少。与2005年比,2006年黑龙江省大豆价格每吨下降了550元,这个价格接近种植成本。2006年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播种总面积由原来的400多万公顷下降到330万公顷,比2005年减少20%左右。其中,占全国大豆产量1/2强的主产区黑龙江省种植面积减少25%。2007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比2006年减少610万亩,减少了12%。相反,发达国家却对大豆实行了很高的农业补贴,导致进口大豆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2008年10月,中国才决定对东北大豆实行良种补贴,同时,提高大豆的最低收购价,彰显了国家对大豆生产萎缩的关注与重视,但教训仍然是深刻的。

(3)大豆产业技术开发落后,种植模式缺乏国际竞争力

尽管目前中国大豆的良种实验进展很快。大豆原料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均有所提升,百粒重50克的大粒和15克的小粒特用豆已大批量推向市场。单产有的达200-300公斤/亩。中国大豆基本形成了优质、非转基因、绿色三大特色。但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引导生产者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同时,大豆良种开发滞后,指导农民采用优良品种及现代农业耕作方式力度不够,品质比进口大豆差,大豆产量低。1990年中国大豆单产为1455千克/公顷,1999年为1693千克/公顷,但世界大豆单产却从1898千克/公顷增加到2148千克/公顷。美国的单产更是高达2452千克/公顷[⑦];在种植模式上国际贸易论文,大豆种植仍处于传统小农业的分散化状态,没有实现大豆生产的规模化与标准化、区域化,而国际上大豆的大规模种植模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没有对大豆生产进行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收购,高油大豆和高蛋白大豆混合收购,影响了中国大豆品质均匀性与出油率。这些都影响了中国大豆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4)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大豆供求缺口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逐渐高蛋白化,植物油的消费量稳步增长,食用植物油严重短缺。大豆人均消费水平逐年提升,每年消费量约3 000万吨左右。同时,中国饲料业的迅速发展也加剧了对大豆副产品豆粕的需求。因此,国内大豆原料的产需缺口不断扩大,销区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以进口来平衡油脂加工对大豆原料的需求。这也是国家在1996年调整大豆贸易政策的原因。

从中国大豆供求平衡的历史变化来看,2002年以前,中国大豆总需求与总供给一直是平衡的。2003年以来中国大豆进口急剧增加,导致大豆总供给超过了总需求。

四、历史启示:三个误区

近年来中国大豆产业的衰退对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和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有着深刻的历史启示。归纳起来,主要是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一)比较优势理论误区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大豆贸易政策制约了大豆的进口,实际上形成了对中国大豆产业的有效保护。1996年国家调整大豆贸易政策的出发点,是通过进口大豆来满足国内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尤其是食用豆油与饲料豆粕的强劲需求。中国大豆除保持着非转基因与绿色农产品之外,在生产上与进口大豆在价格、质量(出油率、均匀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基本上失去了比较优势,这也正是中国大豆无法在沿海地区与进口大豆竞争的主要原因,而沿海地区正是中国大豆进口和就地消费量最大和最主要地区。中国大豆失去了沿海地区的市场就意味着失去了中国的市场。

通过国际贸易获取比较利益,这是国际贸易理论的经典定律。但中国的教训是,尽管中国大豆生产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简单地放弃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民生活必须消费的产品的生产,把获取的希望寄托于国际市场,将带来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当中国真正完全放弃生产时,国际市场,尤其是当今控制着国际大豆贸易量3/4的跨国粮商通过提高大豆价格或控制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办法,夺取中国人民的财富。这已为近年来的历史事实所证明。跨国粮商鼓吹自由竞争,通过低价大豆的比较优势占领中国市场,造成中国大豆产业的退化,然后通过垄断的方式获取垄断利润。

(二)粮食安全误区

美国政府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大量玉米被用于制造乙醇汽油,玉米价格暴涨,推高国际粮价,造成“发达国家的汽车与贫穷国家的人民争夺口粮”。玉米种植面积相应扩大,压缩了大豆种植面积,大豆产量减少,价格同样暴涨,间接形成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威胁。同时,跨国粮商等国际炒家看准了中国粮食安全的软肋就在大豆上,运用期货杠杆抬高大豆价格。2003-2004年中国向美国派出农产品采购团,采购了150万吨大豆国际贸易论文,当时美国大豆期货价已达4 300元/吨。一个月后,大豆价格跌至3 100元/吨,跌幅达50%。中国科学院的一份相关报告称,中国在这次采购中多支付了15亿美元。中国大豆加工行业全面亏损达80亿元以上。70%的中小大豆加工企业停产倒闭,国产大豆收购价大幅度下滑。200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从延续20年的顺差,突转为46.4亿美元的逆差[⑧]。粮食价格上涨,已对中国粮食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胁。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2007财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收入约8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0亿美元。2008年美国预计粮食出口额将达1 010亿美元。这些都是在出口量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实现的。美国通过出口粮食的收入,大大抵消了进口石油所需付出的成本,成功实现了“粮食换石油”的梦想,并用粮食出口这一战略工具控制他国的经济命脉。

再次,转基因大豆具有生物破坏性,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和风险正在增加。2001年科学家发现墨西哥300多种玉米资源受到进口转基因玉米的污染免费论文。中国是大豆原产地和多样性集中地,一旦种植转基因大豆,中国野生大豆的原始性状可能受到破坏,意味其遗传多样性受到破坏,也将严重威胁中国粮食安全。并且,1999年至2007年的研究显示,转基因大豆的产量比非转基因大豆低4%-12%,转基因玉米与传统玉米的产量相比,大抵相同或低12%。而根据印度的记录,转基因棉花歉收高达100%。

从国际经验看,世界大国无不重视粮食安全。阿根廷农业经过改造后普遍形成了以大豆为主的单一作物农作方式。这使阿根廷在2002年全国性经济萧条时,饥荒遍布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大大下降,由于没有替代农产品度过饥荒,居民普遍食用大豆或豆制品,国民经济发展显得异常脆弱。对于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一旦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后果将难以承受。就中国大豆产业而言,大豆是中国的重要粮食品种,关系着人民的食用消费与豆油消费,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的。尽管黑龙江省大豆对中国大豆市场价格没有决定性,但是仍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旦黑龙江省大豆严重减产,美国可以通过提高价格,引起中国恐慌。当中国大豆产业衰退并完全依赖进口大豆时,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绝不会这么便宜,甚至跨国公司将会限制对中国出售大豆。这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威胁是不可估量的。

(三)经济安全误区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食用油需求的迅速增长,大豆进口量不断扩大,沿海地区兴起了一批大豆加工企业,有外资参与的合资加工企业也开始出现。由于进口大豆价格低,加工企业通过进口大豆,保障了加工原料,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利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劳动力资源和设备潜能均得到有效发挥,取得了很客观的社会效益,为沿海销区的油脂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遇。但被成为“ABCD”的四大跨国粮商,ADM(Archer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通过参股把中国大豆加工业作为变现其国际贸易利润的一个环节,并使中国近年来的大豆加工能力迅速增长。由于大豆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国际贸易论文,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延伸到饲料加工、畜禽、水产养殖、营养保健、包装、化工、环保、军事、医药、纺织服装、航空、航天等领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如果中国不掌控大豆加工原料,不能形成自己的产业优势,使大豆加工产业链条也受控于跨国粮商,不仅中国食品营养所需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来源与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受制于人,危及粮食安全,而且带动下游养殖业成本上涨,推动城乡农副产品价格上升,损害中国民众的生活,弱化政府对大豆产业的调控能力,并对中国汇率、经济增长速度等宏观经济层面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政府实现宏观经政策目标之一的控制通货膨胀起着严重的制约作用,危及国民经济安全。这不啻是一个悬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豆炸弹”。

根据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第186页表格计算。

[②]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20页。

[③]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89-190页。

[④]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43-44页。

[⑤]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统计数据(http://www.agri.gov.cn);《新中国50年农业统计资料》。

[⑥]王磊:“谁在暗算中国大豆”,中国青年报,2008年3月27日。

[⑦] 《国际统计年鉴》(1995-2001)。

[⑧]滕晓萌:“大豆沦陷——弱势产业转型的沉思”,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12月14日。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分析_基尼系数
下一篇论文: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对策_金融危机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国际贸易论文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
读者推荐的国际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