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中国地区高科技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竞争潜力。
论文关键词:高科技产业,竞争实力,竞争潜力
一、引言
高科技产业[①]对一国或地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科技产业由于其显著的技术扩散效应和极强的产业关联作用使产业发展空间日益拓宽(金碚,2003),对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大意义。2006年中国用于R&D支出的经费达3003.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总值的1.42%,从事R&D人员达150.2万人,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商品进出口总额的29.2%,高技术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国家对高科技产业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该产业的经济学研究明显不足。现有文献对高科技产业的研究往往侧重于讨论高科技产业的地位和作用(金碚,2003)和发展战略(房汉廷等,2003),对高科技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则较少,丁岚和王分棉(2008)对此作了一个分析,但是她们着眼于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并将重点放在北京地区。事实上,对产业竞争力状况的认识也是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依据。为此本文对这一课题做出一点努力,我们构造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高科技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对我国各地区高科技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产业竞争力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的衡量。本文主要从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竞争实力主要是指产业在当前竞争中的表现,而竞争潜力则反映了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1.竞争实力的衡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在商品贸易上的表现往往是该产业竞争实力的体现竞争潜力,可以利用显示性指标进行度量。在国际贸易中的表现通常用贸易专业化系数指标(TSC) , 出口绩效相对系数( Index of Relative Export Performance ) ,固定市场份额模型(CMS)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CA)(裴长洪,2002)等衡量,但是这些指标往往要求其它国家的进出口数据,高科技产业的这类数据数据获得较为困难,为此我们选择TCI指数进行衡量。
TCI指标计算方便,只需要各地区的进出口数据,同时又能很好地表现出某一地区是否具有竞争实力,其计算公式为: ,i=1,2,…,n。其中 表示地区i的出口总额, 表示地区i的进口总额,n表示地区数。一般认为,TCI值在1—0.5 之间表示该地区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 0.5—0 之间表示该地区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 0.5—0 之间表示该地区竞争实力弱, - 0.5— -1 之间表示地区竞争实力很弱。
2.竞争潜力的衡量
竞争潜力一般通过分析性指标进行衡量,一般通过挖掘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众所周知,高科技产业研发活动占据重要地位,研发能力和研发效率是产业的发展前景直接反映。为此我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通过对高科技产业的投入-产出活动进行效率评价,并以DEA效率值作为竞争潜力的度量论文服务。
DEA方法的理论框架由Farrell (1957)提出,并由大量学者(Charnes,Cooper& Rhodes ,1978;Banker,Charnes&Cooper,1984)发展而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多种投入和多种产出的决策单元(DMU)的绩效测评方法。DEA方法认为一组可比较的DMU中部分个体的生产行为形成了生产前沿面,在这个前沿面上的DMU处于相对技术效率,即它们在给定投入水平下拥有了最大产出的线性组合。该方法最为常见的应用有CCR模型和BCC模型,
前者假定DMU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后者则是假定DMU生产规模报酬可变,由于我国各地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规模不尽相同,我们采用BCC模型进行评价以判断产业的规模是否对产业发展潜力具有影响。
但是DEA方法效率评价只能反映当前的竞争潜力,即只能做静态考察,由于随着时间变化DMU输入输出发生了变化,生产前沿面也发生了转移,因此我们还有必要考虑动态变化。Fare(1994)在BCC模型基础上提出了Malmquist指数,它是生产率的一种替代指标,其变化可视为竞争潜力的演变趋势的表现。根据Fare(2002),Malmquist指数还可以进行分解,以挖掘竞争潜力的来源。 ,其中ML表示Malmquist指数,即竞争潜力的变化趋势, 表示由于技术进步,即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竞争潜力的变化, 表示效率变化,即由于研发活动中研发效率的增加而引起的竞争潜力的变化, 表示规模效率改进竞争潜力,即由于研发规模的变化而引起的竞争潜力的变化。
利用DEA方法进行评价时要求对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选择。投入指标上我们选择了科技经费支出额和科技活动人员进行替代,两种投入可以反映投入的质量和数量;产出指标上我们选用了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专利申请受理量、发明专利受理量和国内中文期刊科技论文数,多种指标可以充分反映高科技产业的各种产出状态。
三、竞争实力分析
整体上,2000~2007年间高科技产业竞争实力[②]是在不断上升的(图1),2000年我国高科技产业的TCI值只有-0.1728,竞争力较弱,到2007年TCI值为0.0958,竞争力仍然不是很强。东部地区[③]竞争实力的趋势与全国几乎相同,但略高于全国水平,2007年其TCI值为0.1026,而且东部地区的竞争实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实力并不是平稳发展的,尤其是在2005年之前存在明显的波动,但是总体趋势是改善的,不过两大区域的竞争实力都处于较弱的状态。

图1 2000~2007我国地区TCI指数变化
从省级层面看(表1),2007年我国高科技产业竞争实力没有很强的地区,TCI指数最高的地区为河北,其值为0.3109,其竞争实力较强,接下来的四个地区分别是福建、浙江、江苏和天津。地区TCI指数值最后五位的地区则分别是青海、宁夏、海南、内蒙古和吉林,这些地区的TCI指数值均小于-0.5,竞争实力相当弱。从时间趋势看,2000年,我国地区竞争实力很强、较强、较弱、很弱的地区数目分别为0、2、16和13,2004年分别为1、5、13和12,到2007年则分别为0、13、13和5,可见在这8年间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地区竞争实力大幅提高。
表1 我国各地区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果
|
2000
|
2004
|
2007
|
最大值
|
0.3333
|
0.6000
|
0.3109
|
很强
|
无
|
西藏a
|
无
|
较强
|
西藏a、辽宁
|
甘肃a、福建、江苏、
|
河北、福建、浙江、江苏、
|
|
|
天津、广东
|
天津、湖北、江西、广东、
|
|
|
|
辽宁、安徽、西藏a、山东、
上海
|
较弱
|
福建、江苏、广东、云南a、
|
上海、浙江、山东、辽宁、
|
湖南、广西、黑龙江、贵州a、
|
|
甘肃a、天津、山东、江西、
|
湖北、四川、贵州a、安徽、
|
山西a、北京、河南、云南a、
|
|
上海、湖北、黑龙江、浙江、
|
北京、云南a、河北、重庆、
|
陕西、四川、新疆a、甘肃a、
|
|
安徽、四川、重庆、河北
|
河南
|
重庆
|
很弱
|
河南、贵州a、北京、海南a、
|
新疆a、湖南、江西、黑龙江、
|
吉林、内蒙古a、海南a、
|
|
湖南、广西、陕西、吉林
|
陕西、广西、宁夏a、吉林、
|
宁夏a、青海a
|
|
山西a、宁夏a、新疆a、
|
内蒙古a、青海a、山西a、海南a
|
|
|
内蒙古a、青海a
|
|
|
最小值
|
-1.000
|
-0.9489
|
-0.9200
|
注:I各评价中地区是按照TCI值有大到小排列的。
II 标记为a地区其贸易或产出规模较小,不宜使用TCI指数判断。
仔细观察表1,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比如西藏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在我国竟然是出类拔萃的,这显然违背常理,为此,我们必须回到经济现实进行深入考察。一般而言,一个具有竞争实力的地区也应当具有一定的贸易和产出规模,只有贸易和产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联系到这一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007年西藏地区的出口额很少,在全国处于倒数第二的水平,仅有9百万美元,其规模还不足广东省的万分之一竞争潜力,而2006年[④]高科技产业的增加值仅2.5亿元,占全国的0.025%。由于TCI指数值是按进出口计算而来的,没有考虑到贸易和产出的规模问题,因此西藏的TCI值偏高也就可以理解了。
 
图2高技术产业出口额地区分布(2007) 图3 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地区分布(2006)
考虑到地区高科技产业的贸易和产出规模问题(图2和图3),我们认为出口额小于100万美元(占全国出口规模的0.03%)和增加值小于50亿人民币(占全国高科技产业增加值的0.5%)的地区其规模较小,其竞争实力是较差的,即市其TCI值相当出色。这些地区主要有内蒙古、新疆、海南、山西、云南、甘肃、海南、青海、宁夏、西藏和贵州等地区,其他的地区其贸易和产出均有相当规模,我们以TCI值作为判断标准。这样一来我国2007年高科技产业竞争实力较强的地区有河北、福建、浙江、江苏、天津、湖北、江西、广东、辽宁、安徽、山东、上海等12个地区,竞争实力较弱的地区有湖南、广西、黑龙江、北京、河南、陕西、四川、重庆等8个地区,其他11个地区的竞争实力则很差,不过这种调整并不改变我们对竞争实力的趋势的整体判断。经过调整之后,我们发现吉林地区是值得一提的,该地区的高科技产业贸易和产出均具有一定规模,但其竞争实力却很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