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国际贸易论文

中国大豆进出口形势的逆转与粮食安全-百年间中国大豆国际贸易地位的逆转及其历史启示

时间:2013-05-30  作者:瞿商,赵德馨,湖北,武汉

论文导读::将其认定为中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中国大豆进出口形势的逆转与粮食安全-百年间中国大豆国际贸易地位的逆转及其历史启示。
论文关键词:中国,大豆,进出口,粮食安全
 

一、近代中国是世界上大豆出口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大豆栽培有5 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大豆故乡”之称,世界上的大豆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种的。东北是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产量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40%。1873年维也纳万国博览会第一次展出中国大豆,从此大步走向世界。近代以来,大豆是支撑中国农业经济命脉的主要产业之一,也是世界上大豆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新中国建立后,常年种植大豆的农户约5 000万户,涉及约1.5亿左右的农业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16%。在近现代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大豆是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

1.近代中国是世界上大豆生产量最多的国家

近代中国是世界的大豆主产国,年产量为1亿担(1担=133.3磅)左右,占世界总产80%以上,1929-1938年占世界总产89.4%。1914-1947年中国大豆生产如下列表1和表2。

表1 1914-1947年中国大豆生产情况

 

年份

种植面积(千亩)

产量(千担)

平均产量(斤/亩)

数量

指数

其中东北

占比%

数量

指数

其中东北

占比%

1914-1918

74922

100

31021

41.4

86431

100

31591

36.55

115

1924-1929

162224

217

50461

31.1

275259

318

102045

37.07

170

1931-1937

132715

177

55485

41.8

204041

236

83914

41.12

154

1938-1947

116505

156

60195

51.67

166450

193

80470

48.34

143

资料来源: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81-182页。

表2 1929-1936年中国大豆产量与世界大豆产量的比较 单位:

 

年度

世界大豆总产量(千担)

中国大豆产量(千担)

中国占世界总产量%

1929-1938

127427

113959

89.4

1934

107145

90647

84.6

1935

112689

88987

79.0

1936

120910

100750

83.3

资料来源: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82页。

2.近代中国是世界上大豆及豆制品出口量最多的国家

19世纪90年代以前,茶叶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农产品。此后,丝的出口值超过了茶叶,大豆、植物籽和植物油的出口地位并不重要。1870-1891年中国年均向国际市场出口豆类数量和价值分别为141.64千关担(1公担=1.65344关担)和162.27千关两(1关两=583.3英厘纯银,或100关两=111两)[①]。1892年后,豆类出口数量和出口价值开始突破百万关担和百万关两。1894年中国首次向国际市场出口豆饼。1911年中国开始向国际市场出口豆油。20世纪初以来,随着东北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及铁路的广泛修建国际贸易论文,大豆和豆饼开始大量出口,并开始占据中国出口的重要地位。1913年大豆和豆饼两项占出口总值5 500万关两的14%[②]。19世纪80年代后,中国大量进口煤油用于照明,取代了此前的豆油、茶油等照明材料,东北地区豆油出口量不断扩大。

图1 1868年和1913年中国商品出口值价值构成

大豆 大豆

资料来源: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23页。

图2 1892-1911年中国大豆出口量 单位:千关担

大豆

资料来源: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87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海洋运费飞涨,出口产品成本提高,因此,农产品的加工制成品出口量大增,并延续到战后很长时间,中国豆油出口额大幅增加,中国榨油业也迅速扩大。东北地区豆类和豆饼在出口额比例中不断上升,1931年占出口额的21.4%,成为中国首要的出口农产品。1912-1928年中国年均大豆三品合计向国际市场出口数量和价值分别为39 905关担和96 001千关两。大豆原料主要出口到前苏联、日本、土耳其、波兰、埃及、荷兰、英国等,豆油制成品主要出口到英国、前苏联、荷兰、美国、土耳其、波兰、埃及等过,豆饼主要出口到日本、前苏联、美国、朝鲜等国[③]。

图3 1912-1928年中国大豆三品的出口数量及价值单位:千关担、千关两

资料来源: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88页。

1932年东北地区沦陷后,不再计入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海关统计中,大豆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地位突然下降,1936年大豆及豆制品仅占中国出口贸易额的1.3%[④]免费论文

二、1949--1995年中国大豆产量在世界地位的持续下降

1.中国大豆产量在世界地位的持续下降

中国大豆产量与出口量在世界上的地位从20世纪30-40年代还保持着世界第一,跌落到1949年的第二位,被美国超过。此后,美国大豆产量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的地位。中国大豆产量在1975年被巴西超过,2002年又被阿根廷超过,位居世界第四。2005年世界前四位的大豆生产国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90.3%,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分别占42.4%、23.84%、15.5%、8.6%。中国从近代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80%下降到到不足10%。

1949-2007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基本维持在800万公顷(最高年份1 265万公顷),占中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6%左右(最高年份8.6%)。大豆总产量从1949年的504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 400万吨(最高年份1 635万吨),多数年份大豆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3.5%左右(最高年份6%)[⑤]。从大豆播种面积与大豆产量来看,前者总趋势是下降的,后者是持续上升的,其原因在于中国大豆的单产提高幅度较大,从1949年的611千克/公顷提高到2007年的1 721千克/公顷,几乎翻了两番。最高年份的大豆单产达到1 893千克/公顷。

2.美国占据世家大豆产量和出口量的主导地位

1765年美国首次种植大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世界市场对烹饪油、沙拉油及肉类的需求持续增长,促使美国大豆生产迅速扩大。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消费和出口国。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不足560万公顷,1971-1972年增至1 700万公顷,1979-1980年达到2 850万公顷,1999年以来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2 900多万公顷以上。1973年大豆成为美国农业收入的最大来源,1983年以前,美国几乎垄断了世界大豆出口市场近90%的份额。美国每年出口大豆约2 000万吨,占世界贸易总量的66%。

3.巴西和阿根廷在世界上大豆产量和出口量中地位的上升

20世纪70年代以来,转基因大豆得到了大型农业综合种子公司的推广,成为全世界动物饲料的主要来源。其中国际贸易论文,美国的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在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都得到了政府与农场主的大力支持,巴西和阿根廷迅速崛起为世界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市场大豆价格上扬,再加上政府采取低息贷款等一些优惠政策,促进了巴西大豆生产的发展。1980年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为877.4万公顷,出口量为1520万吨(包括豆粕和豆油)。南美广袤的地区很多大农场主缺乏发展资金。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跨国粮商打着“帮助穷国发展农业”的旗号,在巴西、阿根廷等国大力推广转基因大豆,推动了巴西和阿根廷农业转向大豆产业为主。巴西大豆产量连续越过2 000万吨、3 000万吨和4 000万吨大关,2004年产量甚至达到5 150万吨。巴西成为世界第二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20世纪70年代后期,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迅速上升。1990年大豆产量超过1 000万吨,2001年产量超过2 0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三大豆生产国。2003年产量超过3 000万吨。2004年阿根廷48%的土地被用来种植大豆,产量达到3 482万吨。

表3 2004-2006年美洲三强大豆出口额的比较 单位:亿美元

 

年份

美国

巴西

阿根廷

2004

66.92

53.95

17.40

2005

63.24

53.45

22.96

2006

69.23

56.63

17.73

资料来源:蓝昊、宣亚南:《世界大豆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6期。

1983年以来,世界大豆出口市场逐渐由美国独霸转变为美洲三强并立,但美国仍然是世界大豆市场的主导者。1996-2006年,美洲三强年均大豆出口额分别占中国进口大豆市场份额为44%、31%和25%。2006年美洲三强占据了世界大豆产量的81%,巴西占据着中国进口大豆市场份额的40.32%。

三、1995年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大豆进口量最多的国家

1.中国成为世界上大豆进口量最多的国家

1994年以前,中国在国际大豆贸易中一直是净出口国,常年大豆出口量为几十万吨,最高年份超过100万吨。1988年后中国大豆出口量持续下滑。1996年为了弥补大豆产量的不足,中国调整了大豆贸易政策。调整后的政策规定,中国对大豆进口实行配额管理。普通关税税率为180%,优惠税率为40%,配额内税率是3%。但由于国内一些合资企业拥有独立进出口专营权,一直执行3%的税率,配额管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1996年中国开始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大豆净进口42万吨。1998年仅出口10多万吨。2005-2007年中国大豆出口量分别为39.6万吨、37.6万吨和45.5万吨。

1997年中国进口大豆298万吨,进口豆粕347万吨。其后逐年呈现跨越式增长。200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大豆第一次超过1 000万吨。加入WTO后,中国取消对大豆的进口关税配额,大豆进口迅速增长,成为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变化的最显著特点。近年来,中国每年大豆进口量占世界大豆贸易量的1/3。大豆进口在短短时间里跨越了三个大台阶:从1995年不足100万吨到2000年的1 042万吨经过了6年时间,到2003年的2 074万吨经过了4年时间,到2007年的3 082万吨经过了5年时间。进口大豆占国内油脂加工业原料消费的比例上升到70.7%,进口大豆已经成为国内大豆消费的主流。以2001年进口1 400万吨大豆计算,则2001年进口大豆比1997年增长38.6%。2003年中国进口大豆首次超过2 000万吨,首次超过国内产量。2005年中国大豆贸易逆差超过76亿美元,成为中国农产品逆差的最大来源。2006年大豆进口量为2 827万吨,是国内产量的1.77倍,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64%[⑥],2007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3 082万吨,是1996年进口量的10倍,是2000年的3倍。2008年6月16日中国大豆采购团协议显示,中国采购美国大豆价值高达30亿美元,进口大豆依存度高达7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分析_基尼系数
下一篇论文: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对策_金融危机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国际贸易论文
最新国际贸易论文
读者推荐的国际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