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图书馆也在争“大”。人本管理的含义:“以人为本”原是战国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提出的治国术。培养信息素养:信息社会需要信息的深层次加工。信息素养,浅谈图书馆的人本管理。
关键词:图书馆,人本管理,信息素养
一、扩大图书馆规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都在“争一流”,图书馆也在争“大”,特别是近年来高校为了满足评估的要求,更是空前加大了基础建设的投入,包括图书馆新馆舍建设,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图书馆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规模与面积越来越大,新建图书馆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所在学校的标致性建筑,但目前高校的办学经费总体还比较紧张,在花费大量资金建设新图书馆后,对图书馆的后续投入不得不削减。
一个图书馆,依靠其独特的建筑设计,或某种创新的服务方式,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和关注,并获得一定的知名度。博士论文,信息素养。但这种知名度是难以持久的,正如国外许多著名大学都不是以其建筑的规模与面积而闻名于世,而是以其独一无二的专业特色、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极富创造性的办学理念而赢得世界的瞻目。今天的美国大学之所以为世界所仰慕,是其博采众长的结果。从19世纪开始,它效仿德国模式,鼓励教授从事科研;它学习英国培养本科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但它又独创了自己的发展特色。
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的建筑,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图书馆员的素质。博士论文,信息素养。建筑物,包括组织、设备、资金、机构等硬件的落实,在短时间内都可以达到,而图书馆员的素质培养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我国著名的当代建筑家梁思成说;“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可见,建筑是物,理念是魂。
二、人本化管理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
1.图书馆员职业发展空间狭窄
在外国电影中有多部涉及图书馆方面;在小说方面,也有许多与图书馆有关的推理小说。博士论文,信息素养。而其中出场的图书馆员,多被描写成没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由此可见图书馆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定位。博士论文,信息素养。博士论文,信息素养。在现实生活中,图书馆内人员结构因职称职务不同而呈金字塔式,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员没有把图书馆工作看成创事业需求、发展人格的工作,社会也没有为图书馆员提供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道路过于狭窄,这也是造成图书馆员的社会认同程度低的原因之一。
2.人本管理:
(1)人本管理的含义:“以人为本”原是战国时代齐国政治家管仲提出的治国术,其意思是说,只有把人的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本理国固”,最后达到称王称霸的目的。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基本上就是沿着这条思路传承下来。“本”是一切事物之根源与源泉,“以人为本”就是在思考和行动时以人的生命、幸福、自由、尊重、公正为出发点,任何虚幻的或现实的其它理由都不能成为剥夺人们追求幸福、自由和尊严权利的借口。西方最早人本价值观的倡导者当属希腊的普罗塔哥拉,他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著名观点,成为西方人本主义的源头。
(2)图书馆实行人本化管理的重要性:图书馆绩效是由人来创造的,没有人来创造就没有图书馆绩效。列宁曾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以人为本、以智力为用的重要性,提出了柔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管理、知识管理等新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其内涵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在管理中尊重人性,强调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知识的转化为核心,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架构,以员工激励为内容,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知识转化效率和知识创新能力
实现人本管理既是对以往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继承与整合,更是在整合基础的一种超越与创新。其核心就是通常所说的尊重人、理解人、开发人的潜能与积极性、凝聚人的合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采用情景管理模式,在一个标准化的框架中,突出个性的发展。
现代图书馆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人是图书馆中最活跃、最能动、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把人管理好了,才能通过人去发挥其它因素(如:馆舍、文献、设备的作用)。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至少包含以下内容:尊重人的个性;重视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鼓励人的创造。博士论文,信息素养。
三、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
1.职位分析:首先要依据人力资源规范管理的目标和职位序列要求,对图书馆员工进行分类、分组管理;其次,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馆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覆盖每一个人的工作目标体系,通过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和岗位任职资格的确定,提出不同岗位的素质要求,研究制定规范合理、调整灵活的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工作岗位的馆员考核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员工进行公正、客观的绩效考核,为实现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供准确的依据。
2.完善职业道德:图书馆员这一职业,经历了多年的文化积淀与渗透,逐渐形成群体行为的文化模式,并在长期发展中成为其成员共同遵循的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思想作风的总和。这就是行为中的勤恳、艰苦、牺牲、甘于奉献和创造性的人格品质,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模糊了图书馆员的职业特色。
3.培养信息素养:信息社会需要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图书馆开始从以文献单元的加工,转变到以知识单元为主的加工,更多的馆员将成为信息技术的中介。因此必须在信息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增加智力投入,培养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社会里,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因素,必须使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图书馆员自身内在的需求和渴望,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适应变化中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全昌淑.图书馆绩效考评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工作,2010(1):27-28
[2]刘双四.图书馆藏应走“特色兴馆”之路[J].图书馆杂志,2010(2):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