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较好的培育学生自信心的、让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的教育方法。在现代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多缺乏自信,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论文关键词:“赏识”教育、自我管理、“多维”评价体系
如何把学生管理工作做好,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结合实际的、积极的探索。而目前,在高等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是许多高校共同面临的教育难题,更是高职技术院校的难题,因为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多数文化基础薄弱,在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方面表现较差。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本科院校的学生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根据多年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经验,我认为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当形成一种“赏识”教育,并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正确地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有助于塑造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成人、成材。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
(1)心理上的不成熟: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高中生,年龄一般在十六七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外界的社会接触相对较少,不能对复杂的社会事件做出客观的评价,他们会以自己的喜好对发生的事件进行一种片面的领悟。因此,这样的学生虽然对外界充满好奇,想要去认识这个世界并积极的投入到社会生活中,但由于他们自己的某些偏见往往把自己带入歧途。因为没有主见,这些学生往往把当下最流行的观点当做自己观点,并对这些观点的正确与否没有辨别能力或批判力。他们只是一味的接受,积极的去执行这些流行的观点,并把这种执行当做一种“流行”,从而显得自己与他人不一样,让他人觉得自己很“酷”。所以具有这样的心理的男学生往往喜欢逃课、泡网吧、打架、酗酒、结交狐朋狗友,因为他们觉得反抗学校的管理会很“酷”,老师的严厉惩罚会让女生崇拜、男生羡慕。
(2)大多没有人生的目标与规划:高职院招收的学生文化成绩偏低,他们在中学阶段成绩基本上都是中下游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有一种自卑情绪,认为自己来到学校读书,无非是为了混个文凭,让大人满意。所以他们大多没有什么近期目标,对于长远的人生与职业也没有什么规划。具有自卑情节的学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型,一种是那种活跃型,这类学生有想法、爱出风头,善于与老师、同学沟通,在每个活动中都有他的身影和点子,这些都让老师感到骄傲,但除了学习以外;而另一种类型是还没有从初中失败的学业中走出来,虽然表现爱学习,但就是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所以有的甚至干脆放弃学业,也在学校做和尚撞钟。因为对学习不干兴趣,这两类学生都没有人生的规划与目标。实际上,这些学生的追求并不比其它高等院校的学生差,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只是他们认为他们的理想和现实世界存在很大的差距。最关键的是他们太年轻而没有定性,不知道通过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只知道一味的自卑与放纵,所以当他们没有人为他们指导、带领下,很容易走入歧途。
如何改变这些学生的行为,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每个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中应该思考的问题。“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心理活动的管理,也就是说要做好人的管理,必须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并以此来制定管理策略,选用管理方法。”[1]所以,我认为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根据学生特点,实行“赏识”教育。
二、“赏识”教育与学生自信心的确立
“赏识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并采用多种鼓励形式,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我价值。[2]“赏识”教育实际上一种激励教育,既然学生缺乏自信,不能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那么通过“赏识”教育使他们确立自己的位置和目标就成为一种必然要求。那么这个过程具体如何操作呢?
首先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认识自我。古希腊的一座神殿有一句非常具有哲理的话:“认识你自己。”这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不够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