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战争——《左传》的关键词——《左传》中几个战争动词之我见-论文网

时间:2014-12-14  作者:李世敏
并不是说“有钟鼓曰‘伐’,无曰‘侵’。”再看下面一段话。

“夏四月,郑伯侵宋,及曹门外。遂会楚子伐宋,取朝郏,楚子辛,郑皇辰侵城郜,取幽丘,同伐彭城,纳宋鱼石,问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焉,以三百乘戍之而还”《成公十八年》。

郑成公进攻宋国,到达宋国曹门外。于是就会合楚共王一起进攻宋国,占取朝郏,楚国子辛、郑国的皇辰入侵城郜,占取幽丘。一起进攻彭城,送回了宋国的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用三百辆战车留守,接着便回国。“侵”和“伐”交替使用,谁也无法区分哪是“正义”的行为,哪是非“正义”的行为。综观远古,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有几次战争是正义的呢?因此,伐和侵的运用,只能讲对文则异,散文则同,古汉语中这种用法并不是唯一的,“稼”和“穑”的用法亦是如此。

(三)征

现在的“征”字是从小篆变来的,小篆写成В而甲骨文的形体是#一双脚向城里走的意思。《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征,正行也。”很多人纳闷这个解释,实际上,只要联系甲骨文的形体,便得知“正行”即“征行”。“征”的本义是“征伐”,在军事上指上伐下,“有道”伐“无道”,和“伐”常常连用。《庄公二十三年》:“征伐以讨其不然。”意即征伐是用以攻打对上的不尊敬的,这里就将征伐连在一起当双音节词用的。今也有南征北伐、征伐的说法。

1、“五侯九伯,女实征之。”《僖公四年》

2、“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僖公四年》

“征”的理由和对象介绍得一清二楚。

3、“君子知秦之不夏东征也。”《襄公二十九年》

“东征”即向东征讨,尽管这句预言和历史事实不符,我们姑且不论,在此,我们只谈“征”的用法。

“征”和“伐”用法一样,但在《左传》中,作为军事用语,“征”远不如“伐”用得多,我认为“征”除了“征讨”、“征伐”之外,其古义主要指远行,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僖公四年》

(四)克

克,小篆写为ぃ《说文解字》:“克,肩也。”段玉裁注:“任事以肩,故任谓之肩,亦谓之克,……释言曰,克,能也,其引申之意。”《左传》曰:“凡师得俊曰克。”“俊”即克敌制胜,由此可知,“克”在军事上的用法是强调结果“打胜”,相当于《哀公十一年》中所说“人胜大,祸也,齐至无日矣”中的“胜”。这在《左传》里得到验证。

1、“既克,公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庄公十年》

2、“冬,会于袲,谋伐郑,将纳厉公也,弗克而还。”《桓公十五年》

3、“初,楚武王克权,使计緍尹之。“《庄公十八年》

4、“秋,王大夫奉子颓以伐王,不克,出奔温。”《庄公十九年》

5、“强以克弱而安之,强不义也。”《昭公元年》

以上每一例句中,“克”均可译为“攻打成功”。在《哀公十五年》里有这样一句:“武伯伐成,不克,遂城输。”则将伐和克严格区分开来了。而在“郑伯克段于鄢”一句中,“克”则显现出它的复杂性和独特性。《鲁隐公元年》中有这样说明:“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为什么“如二君”就要克,人们仍是一头雾水。再看杜预注“言段强大俊杰,据大都以耦国,所谓“得俊曰克也”。[4]

“谓若大叔段之比,才力足以服众,权足以自固,进不成为外寇强敌,退复狡壮,有二君之难而实非二君,克而胜之则不言彼败绩,但书所克之名。”[5]这两段注很清晰地告诉我们:郑伯不是一般地战胜对方,而是连根拨掉以解切齿之恨的战胜。因为对手本身就非同一般,而是篡权谋位的弟弟和母亲,对自己的政权有着直接威胁的政敌。再联系甲骨文和金文,“克”的形体是和ィ象铲刀铲物之状,刚好字形和字义吻合。因此,在这里“克”不能按许慎从小篆体分析“克”的意思理解。

(五)战

“战”字从戈,《说文解字》:“战,斗也。”“战”的本义和“伐”一样非常明确了,但具体用法又有区别。

1、“甲子,及秦师战于彭衙。”《文公二年》

2、“冬,齐、卫、郑来战于朗,我有辞也。”《桓公十年》

3、“秋,师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公丧戎路。”《庄公九年》

4、“二十八年春,齐侯伐卫。战,败卫师。”《庄公二十八年》

5、“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庄公十年》

6、“夏及齐师战于奚,疆事也。”。《桓公十七年》

“战”是不及物动词,所以它不像“伐”一样,用成“甲战乙“,而是“甲战+于+地名”,或者是单用。《庄公十一年》说,“凡师,敌未陈曰败其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得俊曰克。”这是从作战双方的架式和准备情况来规定“战”的用法的,纵观《左传》,凡用“战”之处,既不是秘密性质的偷偷进攻,也无需宣战与不宣,都是有备而来,一“战”决雄雌。

(六)门

“门”,古往今来人们都知道是房舍、围墙的出入口,但在《左传》里,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名词,而是用作谓语动词,特殊场合用于交战,有人作过统计,《左传》里,“门”字一共使用了261次,用在247个语段里面,用作谓语的“门”有33例。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话题作文写作常见失误举隅和对策_误区-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因材施教从改变教学方法开始—浅论师范院校《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