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因材施教从改变教学方法开始—浅论师范院校《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论文网

时间:2015-02-10  作者:仵宏慧,高爽

论文摘要:文学理论》是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本文试从分析当前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出发,针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特征,在教学活动中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师范院校,文论课程,教学方法

《文学理论》作为一门专业性、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在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文学生成方面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学基础构成理论的思辩创新能力。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其核心集中在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上。故此,针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特征,在教学活动中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从贴近学生生活和将来从业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整理论的分析例证和辅助以课外阅读量的摄取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学理论的理解程度,并通过实际创作能力的培养来辅助深化对理论知识的实践性认知能力,最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一、《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学习《文学理论》的目的是培养中文专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认知文学现象,同时文学理论知识对学生学习文学史、从事文论实践活动都有极大的帮助导引作用。所以,纵观中文专业的理论教学,文学理论课程显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基础地位。高校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学科特点本身造成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由于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所以如何让学生弄懂充满哲学思辨意味的文学理论本质和具有抽象化、概念化的文学原理,成为文学理论课程的讲授中极为困难的一关。

童庆炳教授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明确指出:“我们学习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思想的文学理论。”对学生而言,想要清楚地掌握借由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审美意识形态价值”而表现出的对文学本质的内涵理解需要大量的哲学基础。作为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而言,这样的要求是无法达到的。同时,文学理论课程本身的知识内容较多,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让学生了解文学理论的发展概况、形成关于文学理论的整体认知,并构建出一个完整文学理论知识体系,这也是文学理论课程教学过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作为文论课程所存在的共性问题

文论教学是以讲授文本内涵、分析艺术形式、归结语言手法,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丰富性、完善性为主要教学目标,而这些到必然导致在教学中脱离实际,使学生对理论产生疏离感,并失去学习兴趣。

首先,教学观念经典化,缺乏针对性是文学理论作为一门文论课程所必然存在的共性问题。文学理论的教学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高等教学中早已形成其固有的理论体系。正因如此,当前文学理论教学已将理论体系化、方法例证经典化,将重点放在突出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上,从而将重点放在文学本质论、发展论和创作过程方面,对作品论及鉴赏论则粗略概括;教学目标倾向于把握作家的创作而非读者的接受,强调作品分析而轻视审美体验,这对于培养学生对具体的文本分析能力起不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其次,教学形式单一,过分突出教条化。正如池永文教授指出的:“文论教学往往被大而化之的原理、反复引征的材料和陈词滥调的讲授所替代。教师缺乏激情,学生也缺乏兴趣。文论的教改必须朝着人文化、批评化、跨学科、多学科的综合方向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文论教学改革,必须围绕着对广大学生如何施教,这门学科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

二、师范院校的文学理论教学改革方向

在探索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学生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贴近学生生活和将来从业需求的角度出发,调整理论的分析例证和辅助以课外阅读量的摄取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文学理论的理解程度,并通过实际创作能力的培养来辅助深化对理论知识的实践性认知能力,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开设辅助课程,并从其他专业课程中获取间接知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文学理论的目的在于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念,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理论课程不仅能够使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和认知文学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学史,指导学生的实践。所以,该门课程多数学校选择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但同时,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学生由于没有受到过完备的文学审美教育,理论基础欠缺,文学知识相对不足,而文学理论又非常庞杂,致使学生根本无法深入理解文学理念的抽象内涵、文学的特征和意义,也无法接受深奥的文学创作方法论、文学接受方法论知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文学理论》课程前可以辅助开设关于文学鉴赏的课程,激发其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感受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文学理论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的《文学理论》课程讲授,便可以让学生对文学的本体、特征和功能,对文学的创作、传播与接受规律,对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性质和特点,都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运用文学理论分析文学现象的能力。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战争——《左传》的关键词——《左传》中几个战争动词之我见-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修辞三段论在古文中的运用_劝说-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