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现状给我们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两重性。一方面他们强调个性,另一方面却容易赶时髦、随大流;一方面有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却优先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和发展;一方面反对拜金主义,另一方面却对某些消极腐败现象感到无所适从。理想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反差给大学生带来许多困惑与不解,因此他们是在求新与守陈、优越与自卑、求异与从众、贡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价值冲突中作判断、作选择,存在着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复杂心态,存在着先进与落后、正义与邪恶、勤俭与奢侈、忠诚与虚假的矛盾冲突。
根据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具体问题,对传统价值观念加以改造,使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和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灿烂、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华传统道德体系不乏优秀的价值观念,有些观念睿智的光芒至今还在照耀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应及时总结人民群众的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价值理论。
4. 针对价值观呈现出现实化、多元化、层次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来引导调控和改革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生活和成长起来的,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新一代,社会价值越来越多样化,价值观念的激烈冲突和深刻变革是当代人类文明进程的突出表现。面对这些价值冲突,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微妙变化: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价值目标的短期化。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教育引导工作,坚持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培养我们的大学生具有,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以共同理想为价值目标、以艰苦创业和诚实劳动为实现手段、以公平竞争为激励机制、以遵纪守法为行为准则、以为人民服务为道德追求。树立正确价值观需妥善处理好一元与多元、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目的与手段、精神与物质、个人与集体、自我与他人、创造与享受、规范与自律、义务与权利的关系。
要加强对价值观的引导与调控,始终使科学的、健康的价值观居于主导地位。将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引入价值观研究,逐步建立一套价值冲突预警机制,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进行调控,使价值观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健康有序。价值观教育要以人为本,把引导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我们价值观教育的起点。把价值观教育具体落实到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他们整体素质的轨道上来。即把人生价值观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心理教育、公民与社会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知识教育为重点,以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突破,切实提高青年学生的整体素质。价值观教育要突出未来的价值取向,使我们的价值观教育富有时代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要为价值观教育提供更为开放的社会环境。价值观既要强调民族特色,又要吸纳人类其他文明成果,要敢于介绍西方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去比较和鉴别,提高学生判断辨别能力。用共同的理想、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另外,在大学生中与价值观纠缠在一起的还有恋爱观,在当代的大学校园里,可以说“谈恋爱”已被视为一道风景线,男女同学手拉手的背影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十分可惜”,“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这种不正确的恋爱观,可以说它不仅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也破坏了爱情的高尚与纯洁,有这样想法的大学生是不合格的大学生。
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需要行之有效的手段,要把思想教育、舆论导向、政策调节、制度监督、法律约束与定量监控系统信息和数据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有强制力的硬约束。价值观教育需要以理服人,也需要以情感人,将理性教育与感情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5.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2]张佩珍.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2(1)
[3]许瑞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与价值关系重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2(4)
[4]孙伟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念的变革[J].学术论坛,1996(2)
[5]贺希荣等.道德的选择——来自大学生心灵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