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德育论文

浅谈高校图书馆利用教育职能提升文化知识品位规范思想道德的思考*

时间:2015-10-24  作者:谢丽斌

【摘要】论述了高校大学生通过借阅行为体现读者思想道德教育应从细节入手,在提升文化知识品位的同时,规范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馆员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营造环境。树立高校图书馆独具特色的文化品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充分有效利用图书馆这一教育职能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论文关键词:思想道德,文化品位,高校图书馆,借阅行为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趋于紧张激烈,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新世纪对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所以强化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非常重要,这不仅是现实社会的需要,也是将来的要求,大学生道德教育关系到我们祖国建设的成败和民族的兴旺发达。

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视,2005年8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6年1月又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我们党和政府站在历史的高度做出重大战略举措。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对现在和将来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通过大学生对图书借阅的行为观察其道德的功利性。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为中华而崛起奋发学习的精神,他们是以探索研究,开阔视野为目的。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他们身上本应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较好的素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考研趋势逐年上升,大学生对借阅图书也具有针对性和功利性,出现思想道德素质滑坡,为自己选择更多机会和空间,多数大学生为迎接考试或就业,在考试前夕突击借阅相关图书进行阅览。例如:全国四六级英语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另外电脑类图书借阅也成倍增长。但确实也有很多学生自始至终是本着对知识的渴求来图书馆借阅,但也有不少人却出于功利目的,为了考试而考试,待考试时临阵磨枪,考试结束图书馆的自习区及借书的人相对少了很多,有的一头扎进消遣,娱乐性读物中,虽然不能把这二者截然分开,笔者认为,他们有本质的差异。前者属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后者是投机行为,目的是对物质名利的追求。也反映出学生思想道德存在一定的偏激。

3从图书资料借阅过程反映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确实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并趋于人性化。但这种文明服务理念如果遭遇不文明行为,就会影响图书馆正常的借阅使用功能,无法保证读者和谐有序地使用图书馆。笔者近两年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相当一部分人公德意识淡薄,在图书馆借阅中的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所借图书涂损缺失

当前,为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实行开架借阅,使图书流通量大,但是借阅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在书中信手涂鸦,随意乱写。把人名,地名,时间,电话,感受甚至习题答案写在书中,还有少数学生对于书中的某些内容极感兴趣,采取“开天窗”或“撕页”等手段据为己有,更有甚者,个别学生为了一己私利,想方设法偷窃图书等不文明行为,导致图书周期使用大大缩短。工作人员反复强调,有些学生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类似情况,所以需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2不能预期归还

在图书利用过程中,常用书籍或馆藏较少书籍,有些学生为了个人的需要,长期借阅,预期不还,表现为一读再读,无法流通,甚至超期认罚也不肯还回来,并且还说出多种理由欺骗、搪塞馆员,使图书利用率明显下降,影响其他读者的使用,不能保证图书的正常流通。

3.3图书乱架放置

图书馆自从实行开架式借阅以来,学生借阅过程中,图书乱架现象普遍存在。尽管对入馆新生进行了面对面的演示教育,力求让新生能一看就懂,一学即会,但还有一些学生不遵守规则,不使用代书板,将相关内容的图书拿出很多放在一起,再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其余的乱插或随意丢放,这样就会增加工作人员整理书架的难度,影响其他读者查找书籍。

3.4同学间串换借书证

高校图书馆在学生借阅图书时,为了满足在校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图书馆根据学生需求,规定了不同类别图书的借阅数量和期限,要求学生使用自己的借书证,不得转借他人。有的学生出于个人目的,为了一次能借阅更多的图书,无视图书馆的规定,擅自串换图书证,进而导致逾期后罚款所属不明,从而产生矛盾,更有极个别学生,拾到他人借书证后非但不上交,还冒用借阅非常昂贵的图书。使失证学生蒙受经济损失。

4从学生的主观借阅态度上分析其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有待提高

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们觉得在图书借阅过程中,礼貌得体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当代大学生是高知识层次群体,是社会的骨干和中坚,他们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都应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程度,展现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大致的统计,在图书馆每天的借阅过程中,借完书后能主动向馆员道谢的学生寥寥无几,有很多学生向馆员咨询问题时不作任何称呼,还有极少数学生违反规章制度后,对工作人员的正常劝诫,表现为举止粗鲁,出言不逊,甚至出口伤人,这些不文明表现与当代大学生的身份极不相称。这些现象的长期存在,说明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并未形成文明的理念,没有把文明礼貌的认识提高到道德的高度,思想素质急待提高。

文明礼貌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和连接的纽带,它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因此,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处事之本。《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是为教育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规程》同时指出高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因此,从道德入手,以德育人,在管理上育人,在服务中育人。总之,思想道德教育应贯穿于读者服务工作的始终,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馆员作好学生思想道德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5营造借阅氛围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

高校图书馆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使得提高文化品位的意义非常重大。高校图书馆是参与了学校育人的全过程。一方面,图书馆提供必要的信息、知识、资料及学习场所,发挥间接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馆员的专业导读、指导,发挥直接作用。学校德育课、美育的实施,却是一个长期熏浸的过程,一个高品位精神境界的人是美好的,其作用是积极的。尤其在馆内悬挂一些伟人、英雄人物画像。如: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等画像。在网上播放一些伟人英雄科学家影视节目,建一些经典雕塑。如:为我国的国防和科学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等。通过他们严谨的治学作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赤诚执着的爱国热情,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在一种文化的情景当中耳濡目染,这些正在成长发育的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了成人社会,由此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一个心理铺垫。馆员门的精神风貌呈现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都在无意间被学生内化为对社会的认知。鼓舞和激励学生追求精神和文化财富。所以高校图书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可以更好地实现服务功能、育人功能。

5.1读者至上服务第一

站在读者的角度确定相应的服务模式,是问题的关键。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途径—借鉴道德教育方法
下一篇论文:浅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价值观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德育论文
最新德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