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浅析价值观差异对中日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时间:2015-11-01  作者:刘畅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价值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可以说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不理解不同民族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就很难进行跨文化交际。一方面,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另一方面,它是文化中相对稳定的部分。但是,在社会发生突变或巨变的情况下,它也会随之变动。人类价值观中有一些共同的方面。例如人的本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时间焦点、人们之间的关系等。然而,由于文化的不同、民族的差异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人们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论文关键词:价值观,民族意识,思维方式,差异

一、价值取向差异

所谓价值取向,就是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式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它决定和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由于中国和日本的社会性质不同,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价值取向也完全迥异。中国由于过去特殊的历史原因,丢失了很多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而随着改革开放,吸收西方文化后诞生了一种融合的价值取向。一方面,西方的文明进步史观被导入中国以后,中国人在全面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后对新鲜事物有了很强的学习欲,个性开放程度也比计划经济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的性格中掺杂着传统思想和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从而造成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的不稳定。如改革开放后的'出国热','股票热',在这一系列的积极因素背后,同样也包含着盲目。而这些盲目地追求、不强的判断力,可以说是中国人价值取向里消极的方面。与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变化相对比,日本的大和民族是一个很坚忍的民族,这一点促成了他们在科技、艺术较多领域的繁盛。但也同时造成了他们民族性格里的残暴气质,二战时成为法西斯三国之一即是最明显的证明。二战后的日本百废待举,在很长的美国管辖时间里,他们遭受着文化侵略,但同时这样的文化清洗也使之脱胎换骨。日本的文化,由于战后的历史,使其在本身的资本主义背景下得到了更强有力的血液,甚至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兼并下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日本的“独特性”曾经是“落后”的代名词。但是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增长,日本的经济成就被欧美学者视为经济“奇迹”。日本的“独特性”开始成为“先进性”的代名词。这种“独特性”是值得中国人借鉴和学习的。

二、民族意识差异

“对民族差异进行系统研究,既需要有某种硬心肠,也需要有某种宽容。人们迫切要求他报告的是,这些公认的行为和判断是如何形成日本人观察现存事物的镜片的。他们必须阐述日本人的观点如何影响他们观察人生的焦距和观点。他还必须努力使那些用完全不同的焦距来观察人生的美国人也能听得明白。我确实发现,一旦我们弄清了西方人的观念与他们的人生观不相符合,掌握了一些他们所使用的范畴和符号时,西方人眼中经常看到的日本人行为中的许多矛盾就不再是矛盾了。他们的体系是独特的,既不是佛教的,也不是儒教的,而是日本式-----包括日本的长处和缺点。”《菊与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这也和各民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息息相关。日本这个岛国,就自然条件而说,没有任何优越性可言,相反,洪水、海啸、地震、火山使日本人随时面临命悬一线,而正是这贫瘠狭小的土地,使日本人形成了亲自然的特别感情,在他们的文学艺术中,尤其是像俳句一类日本传统文艺中,往往充满了对自然界的深情陶醉。他们崇尚和顺从自然界的本来面貌,但变化莫测的列岛环境也使他们充满了危机意识,使他们对温和平静的天气、肥沃富饶的土地有天生的渴求和向往。日本人对自然的态度,不是知性的,而是情感的,不是科学的,而是直观的。相比日本,中国拥有相对稳定平和的自然环境,仅有泛滥的黄河成为中国历朝历代的楚痛。南北的不同自然环境形成的不同文化相互融合,也使中国人创造了世界首屈一指的灿烂文明,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地理环境而言,日本的地理条件使日本人很难逾越大洋上的惊涛骇浪,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日本民族养成了无以伦比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但在这种强烈的团体意识中,也包含着与大陆隔绝的悲哀的无奈的孤独感。正因为这种悲凉的孤独感,使日本人对外来的事物充满了新奇感和吸收的热情。日本人没有中国人地大物国养尊处优的心理,也没有中国人过分自诩本国灿烂文明而产生的笼统排外的意识,他们理智地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他们能够维护民族独立与吸收异质文化较好的结合起来,爱国精神与文化的开放精神得到统一。与日本人比较,中国人则容易偏向一边,或强调爱国精神,民族精神而忽视甚至排斥文化的开放,或一味的强调开放而削弱甚至丢弃民族精神。历史经验证明,只有民族精神与开放精神统一,才能真正求得国家的富强。但是,日本人的民族本位意识是有消极面的。这种自然意识和忠君爱国等传统观念结合,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对外扩张的侵略心理,可以说日本人的民族观是一把双刃剑。相对日本,中国人更提倡的是一种知足的精神、宽阔的胸襟和给与的善良,这也是华夏民族最传统的美德,这也是日本人所不具备或者说是最欠缺的。

三、思维方式差异

本尼迪特在《菊与刀》将日本文化定义为“耻感文化”,主要强调了日本人思维模式中所重视的“知耻是德行之本”的观念。相对于西方人内省的“罪感文化”而言,日本文化史一种注重外在约束的“耻感文化”。而日本人的“耻感文化”由于受到了“武士道”精神的强烈影响,表现得非常的极端。也就是说,如日本人那样“悉心观察别人行动中的一切暗示,并且强烈地感到别人是在评论自己”的那种敏感,是极其罕见的。而这与武士道精神如出一辙,在武士眼中,与荣誉相比,生命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对武士来说,对生命的执著追求是最耻辱的事情,也是怯弱的表现。日本文化是一种负责的文化,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最耻辱的,是无法苟活于世上的。所以很多的日本人,在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时,往往在内心的压力驱使下而自杀。而与日本的“耻感文化”相对比,中国文化可以定义为“忍文化”,它是一种韧性极强的文化,你既可以说是一种软弱,也可以说是一种坚强。我们从中国人崇拜的对象就可以看出,一曰韩信,一曰勾践,韩信忍胯下之辱而终以封王拜将,勾践卧薪尝胆而以三千越甲吞吴。但中国文化的优点是“忍”,缺点也是“忍”,中国文化是一种包容的文化,创新的文化,能够自我更新的文化。中华民族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与中国人思维模式里的“忍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而无论是日本的“耻文化”,还是中国的“忍文化”,都不是已成不变的,它是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改革开始的进展,中国的年轻人的竞争意识在不断地增强,而日本由于生活的富足也会出现一些不思进取的人。因此我们了解中日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也应该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了解了中日两个民族在价值观上的细微差别对于提高中日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日本人的言行,在交际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惯,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中日文化各有所长,可以兼容的方面很多,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吸收日本文化的文明成果,来繁荣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 施晖 《中日两国语言行动的比较研究》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3.2
2 (美)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商务印书馆 2002.10
3 孙成岗 《日本教学中的文化干扰》 日语教学与研究 1998.1
4 侯越 《日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探讨》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4.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析《平凡的世界》中服饰所折射的社会文化意识
下一篇论文:浅析八大与徐渭艺术之不同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