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会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在实际研究中,常常使用利润率指标来衡量市场资源配置是否达到最优。西方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资源可以在不同的产业和企业间自由流动,此时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市场结构越偏离完全竞争状态,产业利润率就越高。因此,产业利润率差别可以用来评判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否。
2.产能利用率。产能利用率是指产业的最终产出水平同实际生产能力之间的比值,反映了资本、设备和人员的使用效率。一般而言,产能利用率可以用来评价整个市场的供求状况和资源使用效率。
3.技术进步程度。一般来说,技术的进步会促使产业的生产效率向更高水平发展。技术进步贯穿于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各个环节,产品差别化需要技术创新与改进,组织变更也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率,因此,可以作为市场绩效衡量的重要参考标准。本文采用了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来衡量旅行社业的技术进步程度。
4.规模结构效率。规模结构效率是指产业或企业在一定资源条件下的生产效率情况,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主要来自于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两个方面。
5.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满意度是指消费者对企业以及企业产品或服务需求与期望的被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主观评价。从研究表明,较高的消费者满意度会促使消费者重复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上海旅行社业市场绩效指标构成
市场绩效水平反映了市场运行的实际效果,对这种效果的评价应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因此本文选取了接待人数、固定资产额、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消费者满意度五个指标来评价上海旅行社业的市场绩效水平。
游客是旅行社业的服务对象,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是旅行社业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旅行社业创收的最主要途径。因此考察上海旅行社业接待人数指标十分必要。
固定资产额可以有效衡量旅行社业的发展能力和资本积累状况。一般来说,固定资产增加,说明这个产业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但若固定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过高,则会影响产业的资产结构和速动比率,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利润率是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的比值,是衡量旅行社市场绩效的最终指标【7】。也是本文考察上海旅行社业市场绩效水平的核心指标。要说明的是,不能单纯根据利润率的高低来判断旅行社业市场绩效水平的好坏,过低的利润率无法保证旅行社业的长期发展,过高的利润率可能意味着旅行社业有形和无形资源的不良配置,因此利润率不是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关键看是否合理。一般来说,产业间是否形成平均利润率是衡量市场结构效率是否达到最优的基本依据。
全员劳动生产率,即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的比值,反映了旅行社业每一位从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营业收入,也反映了旅行社业每一位从业人员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综合反映了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劳动者生产效率、旅行社业人力资源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满足消费者需求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对于旅行社业而言,它所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应该跟迎合现代游客的需求变化,现代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也为旅行社业获得良好的市场绩效提供了机遇。
三、上海旅行社业市场绩效分析
(一)上海旅行社业市场绩效指标分析
1.接待人数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除2003年因非典冲击导致各项旅游指标数值较低外,总体而言,上海旅行社业的游客接待量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相比2002年,2007年上海旅行社业外联人数增长了1.9%,外联人天数增长了1,7%,接待接待人数降低了26.1%,接待入境旅游人天数增长了11.8%【8】。
表1:2002-2007上海旅行社业接待人数统计 单位:万
年份指标
外 联
人 数
外联人天 数
接待入境旅游人数
接待入境旅游人天数
接待国内旅游人数
接待国内旅游人天数
2002
64.8
217.0
152.7
280.2
654.4
913.0
2003
34.2
127.4
72.1
124.3
606.4
822.3
2005
57.1
223.3
100.2
230.6
834.1
1188.6
2006
63.4
251.7
104.5
278.1
672.7
1346.4
2007
66.0
275.7
112.8
313.3
750.8
1474.4
从相对数据来看,2007年上海51家国际旅行社共招徕入境旅游人数66万人次,平均每个入境游客停留4.2天,每家国际旅行社招徕1.3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12.8万人次,平均每个入境游客停留2.8天,每家国际旅行社接待2.2万人次。旅行社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50.8万人次,平均每个国内游客停留2天,每家旅行社接待0.9万人次。而2002年上海家国际旅行社共招徕入境旅游人数64.8万人次,平均每个入境游客停留4.2天,每家国际旅行社招徕1.6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52.7万人次,平均每个入境游客停留1.8天,每家国际旅行社接待3.7万人次。旅行社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54.4万人次,平均每个国内游客停留1.4天,每家旅行社接待万人1.2万人次。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入境旅游业务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入境旅游市场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上海国际旅行社业在平均招徕、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和人天数指标上的大幅下降,反映了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国内旅游业务方面,一方面上海旅行社业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和人天数增长很快,同时经旅行社业接待的国内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增长明显,增长比例为43%,显示出国内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潜力,旅游业务的开拓大有可为。另一方面,由于上海旅行社数量增长过快,导致平均每家旅行社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反而有所减少。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每年都200多万国际游客因商务活动而到访上海,如何充分挖掘国内旅游市场的潜力,将国内旅游发展持续做好,值得上海旅行社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思考。
2.固定资产额分析
2007年上海旅行社业拥有固定资产额46亿元,同比2002年增长了13.3倍【9】。而同一时期,全国旅行社业的固定资产额仅增长了5.2倍,上海旅行社业固定资产额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其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2007年上海旅行社业的固定资产额同比增长仅为6%,明显低于过去几年间平均增长水平。而且与此同时,上海旅行社业在数量上增长了10%。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旅行社业不完全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新成立的旅行社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固定资产进入,而原有的竞争实力薄弱的旅行社则在低盈利水平上或者破产或者出售部分固定资产以扩大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进而导致上海旅行社业固定资产额增长放慢。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