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优美的语言将价值观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当中去,使学生在领略其语言美的同时,激活人的思想,产生至深的意境,获得人生的快乐,从而感受到生命的价值。语言是心灵的外在表现,教师的语言美,对学生的积极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强烈的渗透作用,而这些作用又是双向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和每位学生都应当进行深度的挖掘,从而使语文教育达到较高的境界。
4.师生行为的渗透
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是价值观在语文教育渗透中的最终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才智,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着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付诸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交际的行为养成中去。积极的价值观形成是宗旨,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目的,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也是双向的。通过学习《伟大的悲剧》一文,使学生能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5.教学评价的渗透
积极的价值观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到议事日程,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和利用教学时机,认真地把这一要求贯彻下去,同时,评价的方法也应有所改变,切忌把考试作为唯一的方式。我们可以采用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观察法、活动法,学生的自我评价法,学生间相互评价法,测验法等多种评价方法,教师要将积极的价值观渗透到评价体系之中,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释:
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②钟远波《试论音乐教育的人文价值》,杭州,中学版《教学月刊》教学参考,2006-2(上)P59
③赵家祥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P25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