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应用整合

时间:2015-11-01  作者:秦万兵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并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学内容。它的新鲜性、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越来越适宜课堂教学。在最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合理科学地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静止的、呆板的文字、画面转化为鲜明的视觉、听觉、动感形象,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密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时需要注意什么等几方面作一些论述。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优化,学习兴趣

对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达到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从而优化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恰当融入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母的督促和教师的简单说教。如果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怎么会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呢?怎么能够在有限的时空、有限的能力局限下有所创新呢?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在兴趣、爱好的促使下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尽管自己的阅历还浅、知识还贫乏、能力还低下,但他们会努力去追求,努力地去完善自我,甚至会干出不平凡的惊人的事情来,真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被实践早已证明得出的结论。因而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的“兴趣”这根弦,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在教学中恰当融入电教媒体,收到较好了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为质疑、探究、创新提供条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根据创设成功教育情境的需要,精心设计、剪辑、制作,使课件展示能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再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学科。如果课堂上,老师仅仅依靠粉笔、黑板和嘴为媒体,很难让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美境,很难让学生产生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课文中的插图、文字、英雄人物、爱国将士、模范群体、壮丽河山、自然风光活灵活现的展现给学生,用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美、人物形象美、人物心灵美、作者感情美、道德情操美去熏陶感染每一名学生,引导学生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在课堂上,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重要词语以及句子的含义和感情色彩,引导学生全面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中的山光水色、日月风雨等自然环境美,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人文景观美、人物形象美、学校生活美、家庭生活美、社会生活美,引导学生想象和借鉴课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感情美、艺术美,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老师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如: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定期播出学生的不同内容的文章、争论性作文、假象性文章以及课文续写、改写、小小说、诗歌、散文等文章,让全校或全班师生共同评选出“最具有创意的文章”及“创新能手”,给予表彰奖励,充分鼓励学生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现“演员梦”的平台,指导学生依据课文的情节、人物形象编写剧本,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人物形象,细心揣摩人物的性格,将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四、 巧用多媒体资料,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而每周的作文指导课,尽管教师针对写作要求,进行了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仍然是“无话可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应该有与文章相关的感情表象,它主要包括学生生活中积累的材料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以获取的亲身感受,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清楚丰富的表象。然而由于学生社会阅历浅,社会生活体验少,因而造成无从下手的局面。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借助投影、幻灯、录像、录音及课件等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创造观察的最佳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与平时亲自经历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即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打开学生的感官的窗户、思维的闸门,学生写起相关作文就会得心应手,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语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进入课堂,给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带来极大的方便,不但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气氛,增加了教材的信息量,还解决了许多传统教学手段上无法解决的难题。显然,依靠信息技术来服务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应充分认识到:不能完全地以现代手段代替传统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才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主体,计算机是助手。以往有些教师运用演示式的课件实际是以灌输传授式进行教学的,而且使用的是没有很好设计、单纯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或电视录像片。例如,有些教师在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将课堂上要讲的教材内容、问题、答案和板书等都打进课件,课堂上就抓住个鼠标一点,到下课就完了,教师连一个板书都不用,要提问题点一下鼠标,要讲答案又点一下鼠标,完全依赖计算机,使教师在课堂上失去了地位和作用。

其次,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开发。而不能仅是“板书”搬家,把写在小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幻灯片上;或仅是书本和作业本搬家,把学生读纸制品的书、做纸制品的练习册子,变成从计算机屏幕上读书。因而也失去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活力,容易造成“机灌”的灌输式教学,也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

最后,在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它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而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它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进行教与学。

总之,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语文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何克抗: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中小学电教》
何克抗、李克东主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北京大学出版社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农村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论文:巧用背景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探究能力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