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形势所迫,校长也只好如此这般的了,老师也只好为了那“五斗米”而折腰了。
由此可知,这都是因为以考分衡量一切造成的,忽略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不得已而为之。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而忽视思想教育,就是教育忘记“做人造士”的根本。
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天之骄子的“芝麻们”在大学前的时间里,学校都一味地在向学生的大脑里灌学科知识,少有,甚至没有真正塑造学生的灵魂(或者说,思想教育的方法没有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学生的学科知识多了,而中华民族的灵魂少了,甚至是没了。他们既缺少了新中国成立后,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第一代科学家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精神,更缺少他们的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缺少他们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由于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西方的那些东西接受多了,他们就自然会向往西方的那些生活,就自然而然去多少回,肉包子打狗有去不回。大约是在十年以前了,也有篇文章报道我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的留学情况,有的学科是整班学生都出国了。而学业完成后,绝大多数留学生选择留在国外。星移斗转,弹指挥间。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大陆留学生博士滞留比例居然得到了87%。
这些“芝麻们”从小到大,一路走来,得到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享受着同龄人中最优的教育待遇,吸收着最丰富的营养,才使自己不断壮大。此时他们却嫌起了“母丑”来,其中很大的成分都是学校没重视思想教育,造成他们有去不回,使其高智商的人才丢失。
而那些“西瓜们”从来都没享受过“芝麻们”的优厚待遇,却留下来建设自己的祖国。他们是双丢失,丢失的是文化知识和一些思想素质,我们的教育岂不是在犯罪么?
终上所述,无论是学校把绝大多数学生放在次要的位置,还是没真正重视思想教育,都是在丢大西瓜,去拣升学率这小芝麻,结果是饱满亮色的好芝麻都被外国的“收割器”收去了。这岂不是中国教育,芝麻、西瓜两丢失。
怎样才能避免不重蹈覆辙?那就是,首先要改变以单独的学科考分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把学生的思想教育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学生们都应享受教育的均衡待遇,让其个性自由全面发展,不急功近利,不刻意追求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如此可使“西瓜”不丢失,“芝麻”也只能说是少丢失。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