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而大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必考核的因素。团队意识与团体辅导。家庭和中小学教育中团队意识培养的缺失。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团体辅导,团队意识培养
随着社会化分工的日益提高、知识经济步伐的日益加快,呈现出各种学科、知识、文化的交叉,任何一个项目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它需要各种人才的汇集,需要发挥团队的智慧,需要竞争与合作。市场经济鼓励竞争,也需要合作,甚至竞争越激烈,就越需要合作,因此团队合作能力越显重要,而大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必考核的因素。但是,如今的大学生因各种原因,或多或少存在着独立性差、自私、团队意识差等人格缺陷,他们往往不能适应群体的生活,与宿舍、班级同学矛盾重重,这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格格不入。所以,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大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一. 团队意识与团体辅导
团队意识(teamawareness):指团队成员以共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同于团队的共同目标,并以协同配合的互动方式,努力追求团队共同目标的集体意识。
团体辅导(group counseling):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的一种形式。它以团体为载体,让参加成员互相交往论文格式,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支持、鼓励,令成员在互动体验中成长、学习和改进其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要让他们明白团队不是泯灭个性、扼杀独立思考,而是能让个人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团队不仅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量的结合与爆发。强调团队合作,并不意味着否认个人智慧、个人价值。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只有与团队的共同目标一致时,他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团队成员也只有对团队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才会真正快乐地投身于团队的活动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过去我们经常用说教或组织小组竞赛的方式,不够形象、直观,在竞赛活动后也没有对于团队合作在活动中的作用进行强调和分析,因此这样的教育对于那些比较有个性,个人英雄主义强烈的学生来说效果一般。他们往往表面上服从安排参加集体活动,实际上讨厌团队合作,私底下抱怨,活动中不配合。而如果使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则可以在游戏的启发中,在团队成员智慧的碰撞中改变学生固有的错误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亲自体会团队和非团队的差别,让他们能够形象的感受到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的差距,从而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进而学会信任和尊重他人,学会与人沟通、协调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 当代大学生缺乏团队意识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缺乏团队意识通常有以下表现: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自我控制能力差,行为取向功利化,人际交往庸俗化,人际关系不和谐,个人本位主义抬头,为人民服务意识淡化等。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看中个人发展、轻视社会合作。
大学与中小学最大的不同在于集体多,并且很多活动都要求以集体为单位参加,以便可以取长补短获得更大成功,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但这让许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很不适应,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何为团队,不知道团队的存在有什么意义。过去的教育使得他们具有偏执的竞争意识,做事情以自我为中心,以获得自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现在变成团队的形式,他们觉得被剥夺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论文格式,个人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也削弱了他们应获得的利益,因此对所谓的团队产生抵触情绪。
2. 集体凝聚力不强,同学友谊不深厚。
如今大学里的学生干部越来越觉得组织活动很困难,因为作为集体成员之一的大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合作、团结不够,组织纪律性不强,个人主义至上,看问题和处理事情只从自我出发,不为大局考虑等。导致在组织集体活动的时候,经常由于大家都从个人出发,各抒己见,对于自己认可的表示支持,不认可的一律不予响应和参加,最后难达成一致意见而组织失败。班级和宿舍缺乏集体活动,各自为政,凝聚力不强,又因为凝聚力不强而更难组织起来,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学生之间也就因为沟通少而感情淡漠。
3.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人际交往庸俗化。
一方面,进入高校后的大学生,随着他们生活环境的变化、自身角色的转换和对自我发展的认识与理解,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交往意识和交往需求。但是由于他们过去生活面较狭窄,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较大高考压力,致使他们的人际交往意识淡漠,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经验和能力,大部分的大学生表示说自己往往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大学作为学生与社会的衔接点,学生之间的交往逐步趋于社会化、利益化,许多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学会了“务实”。尤其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缺乏真诚、信任、团结、互助的精神,“唯利是交”的庸俗化现象较为普遍,人际关系不和谐。
4. 缺乏团队合作的能力。
一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思考问题时是否以团队利益为出发点,不过多计较;是否具有互助精神;是否愿意与其他成员共享经验,也善于从他人那里学习;是否认同他人,尊重他人的工作;能否有意识地关注团队任务的进度和团队成员的情况,并主动的为团队做一些事情等。而当代大学生由于在进入大学之前缺乏团队合作的经验,也没有培养相应的合作能力,因此在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往往不能很公正的看待自己和他人,在与其他成员的配合上欠缺技巧,有时候也会过于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大局,大多数的人无法主动的关心团队任务进展和成员情况论文格式,于是他们的团队活动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内耗,从而降低办事的效率。
三. 当代大学生缺乏团队意识的原因
1. 成长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双职工的父母往往忙碌于工作而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他们没有兄弟姐妹,缺乏玩伴,性格容易变得孤僻,也因为缺乏与人交流的经验,所以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另外,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因而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也就是说,由于独生子女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使得其自我中心意识更易于膨胀,因而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和习惯。
2. 家庭和中小学教育中团队意识培养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在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下,家长注重对孩子素质的培养,也千方百计灌输给学生“竞争第一”的理念,传授给学生的是竞争的策略、方法和技巧,虽然也强调要与他人好好相处,但缺乏对孩子团队意识的培养教育,也没有教会他们与人合作的方法。
另外,在高考指挥棒下,我国教育更强调和考核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过多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有针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考核,过分夸大了竞争,致使学生表现欲膨胀,比较自我不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并且,中小学阶段的教育较少强调集体,少组织集体活动,缺乏团体意识的培养,也让当代大学生缺乏与人沟通合作的机会,认识不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更不用说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了。
3. 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
一方面,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会问题造成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使大学生对人际关系心存芥蒂,如果他们将同伴单纯视为潜在的或者现实的竞争对手,就必然会阻碍与别人正常的交往。另一方面,社会文化、社会观念的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文化的渗透,以及从西方传入的个人主义思潮,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给部分大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也导致了他们团队协作精神的淡化与缺失。
四. 进行团体辅导的方式方法
进行团体辅导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也可以选取一些个性相同或者相逆的学生组成一个团体,共同分享成长经历、心路历程、对事情的处理方法,共同协作完成某些任务,从中对比单独作业和团体协作的差别,体会团队合作的好处和乐趣。团体辅导不是开展一次就能达到目标,要有计划、有梯度论文格式,循序渐进。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解析如何通过团体辅导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1. 对象的选择和团队的建立。
团体辅导的对象,可以来自一个班级、一个宿舍、一个社团,也可以是自主报名组合而成。选定对象后,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设立自己的名称、口号、目标,甚至可以有自己统一的服装,设立组长和成员,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通过这些活动,使团队标志化、统一化,促进团队成员行动的一致化,通过制定团队的徽标、歌曲等象征物,使抽象的团队意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和增强成员的团队感。
2. 活动内容的设计。
团体辅导的内容可以根据参加对象的特性来设定,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开展。
第一步,气氛调动。在辅导开始之前,学生尚未有足够的情绪和精神准备,团队内开展互动、交流、分享的氛围也尚未形成,因此在此阶段有必要运用一些热身游戏促成团队成员初步的互动,营造轻松和温暖的氛围。比如,在规定的时间中让学生尽量多的找团队成员,和他握手、问好、互相做自我介绍、进行两两交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团体辅导的情绪,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
第二步,增加信任,增进友谊。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例如:让一名同学站上一米多高的平台,底下的同学分两边站开,架好手模仿安全的垫子,鼓励平台上的同学放心的向后躺下,依靠团队成员的力量而安全着陆,从而感受信任和力量。也可以2名同学为一组,其中一名蒙上眼睛,在另一名同学的带领下进行一些活动,从而感受来自团队成员的帮助,也增强信任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