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从“兴趣”、“情感”、“意志”等多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以深化物理教学改革,推进物理素质教育。
论文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物理,素质教育
为什么一些智力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应该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方面的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应成为我们物理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这里,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谈一谈这方面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非智力因素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表明,他们的学习活动很容易从兴趣出发,被兴趣所左右。比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也很灵活,记忆也更快、更牢。物理大师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l、利用“需要和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需要是由于人的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动机是驱使人去活动的内部动力。人有了某种需要往往就会产生相应的动机,因此教师可利用学生以下的需要和动机来激发其学习兴趣。
(1)、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动机。教师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成名人物、物理学家的故事来诱发其“羡慕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动机,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远景性动机”。
(2)、利用“交往动机”。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常常都会在班级中同别人交往,或与一些教师交往。因此,我们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交往,让后进生多与优生交往,以便得到鼓励和帮助。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多与学生交往,尤其是与后进生的交往。物理后进生通常都怕被人看不起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自卑感强,虽然需要交往,但又不愿跟优生或老师交往,如果优生或老师又都不愿与其交往.他们就会感到孤独。就会导致后进生之间互相交往来满足“自尊和受人尊重”,以此来得到“归属感”和“群体感”。因此.教师要重视与后进生交往,多关心和鼓励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使其觉得老师看得起他们。学生得到了真诚的友谊,帮助和鼓励,就会对老师产生友好的信任感。感情融洽了距离就缩短了,交谈起来内容的真实性就提高了,老师的话他们就乐意听,布置的任务就乐意去完成,这样,就可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转化物理后进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了这点。
(3)、利用”成就动机”。由于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都希望获得更大、更好的成就,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些条件,比如“平时测验”的难度适当减小一些,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多的成功,适当满足其“成就动机”可以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和知识的具体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解时使学生清楚地明确学习的目标要求,以及所学知识的应用意义.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怎样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这个内容时,向学生讲明,这是在电器生产和维修中“根据电路图纸生产电器或维修电器”的基础,学生对此内容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让学生明确航天、航空工程、人造卫星等就是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就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师上好每一堂物理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认真备课,既备好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又备好学生的具体实际,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引入新课又自然,讲解正确条理清楚、语言简炼、逻辑性强、重点突出、语气自然而又抑扬顿挫、板书工整、教法新颖、教态自然、信息反馈及时、完成教学目标好,那么这样的课就不愧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如果教师随心所欲地“应付式”讲课,那么即使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也不会持续多久。可见,在教与学这双边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很关键。同时教师要注意教学型式的更换和教学方法的变换与优选。教学型式较多,比如;直观型、实践型、探索型等。教学方法也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常见的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比较法、练习法等。新型教学法常见的有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图解分析法、自学讨论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教师不能只是单一地、重复地使用某种教学方法.否则,学生会感到厌烦。应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恰当地选用某种教学型式、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力求创设问题的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4、正确利用检查评定,重视表扬和奖励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范文论文的格式。
在考试检查方面实行“因材施考”。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做了这样的尝试,效果较好:首先根据学生物理成绩将其分为甲(优生、中等生)和乙(后进生)两组,考试时使用同一套试卷,但内容分“必做题”、“选做题甲”、“选做题乙”,甲组学生做“必作题”和“选做题甲”;乙组学生做“必作题”和”、“选做题乙”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但选做题不计入总分,用以作为测试优生智力情况和观察后进生进步的情况。这样“分层次”地“因材施考”,让学生“对号入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口味”,使多数学生都能有得高分的机会,为后进生的转化和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对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公开表扬、鼓励或奖励,通过带积极意义的评定,能很好地稳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习下降的学生的,不宜一味地批评或责备,应帮助其查找原因,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争取以后取得好的成绩,通过安慰、鼓励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实验是提高兴趣的有效方式。
中学生的兴趣常常表现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而物理实验的直观性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充分发挥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优势,多做一些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做好演示实验,能做的分组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可以用形象直观的实验来帮助理解,有利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比如.在讲“局部短路”的概念时。有的学生不易理解“电流不流经被短路的用电器而直接从短路线上流过”,有的甚至不相信会有这样的现象。因此,老师可以用如下的演示实验来验证一下。如图所示。将K闭合、K1断开,灯L1和L2都发光,再将K1闭合,LA熄灭、LB更亮。这样说明了“电流是从断路开关上流过而几乎不通过灯LA”。 物理中有许多抽象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实验来帮助理解和分
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还可以采用竞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开辟第二课堂,组织物理课外活动小组,搞一些小实验、
小制作、小发明、出墙报、办黑板报、举行物理学史讲座、
举行物理游艺会等,都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视情感教学,培养非智力因素
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的知识信息交流过程,还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过程。知识信息交流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交流的情况。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教学,以和蔼可亲动态的对待学生生,给学生一种愉快、轻松的心理感觉,学生有了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教学。相反。如果教师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淡漠,或板着面孔、暗藏怒气地上课,就会使学生“感染”上不良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情感因素的重要方法。
3、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心理健康的学生,愉快的情绪能提高学习效率;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情绪不良,学习效果就不佳。因此,教师要善于识别学生的情绪,若学生对某人或某事反映出的情绪不正常,则教师要主动关心,帮助分析原因。如果是因老师而引起的,就要和学生在平等基础上交换意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避免学生因对老师的不满而造成“逆反心理”。若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教师就要教学生“转移注意”、“交换情境”,从多角度考虑,用理智来战胜感情,使消极情感转变为积极情感。还要让学生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克服“情绪的易动性”,培养稳定的良好情感。
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锻炼坚强的学习意志,培养的非智力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坚强的学生一般都有较强的自信心,能坚韧不拔,努力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然而有的学生,尤其是一部分物理差生,一般学习意志较薄弱,自信心不够强,一遇到困难往往就退缩。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可以利用物理课本上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或者补讲一些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在科学道路上成长的故事,比如牛顿、爱因斯坦、李政道、杨振宁、高锟等,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那种坚韧不拔、艰苦拼搏的科研精神。还可以请班上品学皆优的学生给大家介绍他自己是如何对待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的,为意志薄弱的学生树立榜样。另外,可多创造一些使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影响学生物理成绩好坏的因素固然是复杂的,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希望能引起物理同仁们的足够重视,并把它贯穿到物理教学过程中去,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