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简论高校校园环境对成才的影响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本文运用人才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在分析了高校校园环境在成才者素质、创造性劳动及社会承认三个方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才的校园环境。《吕氏春秋》中谈到环境对人才的影响,“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易变,无入而以为无色矣。”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环境的重要作用,下面笔者从人才开发的角度,谈谈高校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及如何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才的校园环境。”中央重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
关键词:高校,校园环境,成才,影响

 

[摘 要]本文运用人才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在分析了高校校园环境在成才者素质、创造性劳动及社会承认三个方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才的校园环境。

《吕氏春秋》中谈到环境对人才的影响,“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易变,无入而以为无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环境的重要作用,下面笔者从人才开发的角度,谈谈高校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及如何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才的校园环境。

一、影响成才者的素质

(一)影响成才者的思想观念和健全人格

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央重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

大学生处在青年期的中晚期,是人格完善与定型的关键期。大学生吃住学在学校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耳濡目染会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所以,校园环境影响着思想观念的形成。和谐积极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提高思想认识和个人觉悟,形成友爱、互助、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反之,则不利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提高,也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影响成才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人才的核心是要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判断人是否为人才的标准。创新是人类永恒的活动,也是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源泉。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校园氛围的。

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否倡导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拓展知识、开阔视野,

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是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而不同”的校园学术氛围,提倡师生平等探讨、自由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追求创新,这些方面都影响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影响成才者健康心理的养成

健康心理是人才得以创造出创造性成果的保障。在当下,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校园对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谐校园环境容易带给人轻松愉悦的情感,促使积极健康心理环境的产生,从而为人才素质的优化提供保障。充满分歧、矛盾的校园环境产生悲伤、愤怒等消极的心理环境,制约人才素质的提升和健康心理的养成。所以,高校是否有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严谨求实的校园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才者健康心理的养成。

二、影响成才者的创造性劳动

创造性劳动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创造性劳动体现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的知识和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劳动者的创造性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而高校校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才者创造性劳动的激化和进行。

(一)创造性劳动的激化

“激化”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意思是“矛盾向激烈尖锐的方面发展”,即在一定意义讲是“触发”,即事物在一定量变的基础上,诱发质变的飞跃。“激化”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环境使大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意识在不断增强,经过一定时期的强化以后,经某一诱因(如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等),可转化为创造性劳动的行动。

(二)保持创造性劳动的延续

进行创造性劳动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它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的复杂劳动。同时,有些科研还要有相当大的经费投入,需要一定的设备,以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所以说,高校校园环境能否使成才者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及能否提供成才者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人、财、物保障都是非常重要的。免费论文。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日益更新和社会分工的专业性的增强,创造性劳动及成果的取得越来越多的是多人合作的结果。在高校校园中人际关系影响着成才者最终的创造合力,即由人际环境的各种因素与成才者相互作用最终产生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合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际关系的状态。成才者的人际关系和谐,周围的人就愿意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智力支持和情感鼓励,使成才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外化自身素质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他人的帮助,从而使创造合力最大化。反之,周围人就不愿意为其提供帮助,甚至设置障碍,最终导致创造合力大大减小,影响着创造性劳动成果的取得。

以上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造性劳动的进行。

三、影响成才者的社会承认

所谓社会承认,就是指在人才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社会对成才者的素质和成果进行肯定和认可的活动。社会承认是人才价值的界点。社会承认了,人才就有了价值。不为社会承认人才的价值就无法显示出来。被社会承认的人才就是显人才,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人才。社会不承认的就是潜人才。

(一)学校是社会承认的主体

社会承认是潜人才转化为显人才的转折点,这种转折是决定潜人才的命运的革命性的变革。作为潜人才自身和社会承认的主体者都要重视这一变革,在一般情况下有组织、权威和公众三种主要类型的承认主体。所以,学校作为社会承认的主体能否及时地承认成才者的劳动成果,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潜质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影响成才者社会承认的结果

社会承认是人才得以成为人才的重要环节。一个人有没有成才还要看有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同样,社会承认的结果也影响着成才者的成长。社会承认主体是否给予客观、公正、全面的社会承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成才者今后的发展方面。学校要及时承认大学生的劳动成果,首先要正确看待其成果的不成熟性、不完全性,正确看待试验、试制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失败,要以博大的胸怀容忍失败。对于创新性的成果,对于创造的思路正确、技术路线正确的成果,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当然,即使一时失败,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四、构建有利于成才者成长的校园环境

(一)建设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校园环境的物质基础,是形成校园环境的前提条件,它为师生员工提供学习、工作、生活的物质保障。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成才者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免费论文。所以,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重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和谐相生,加强学校传统校园文化精神与现代大学理念的融合,要倡导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为创设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做到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整洁干净的学生宿舍,舒适安乐的教师公寓,在此基础上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注重成才者个性发展,鼓励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载体,是所有社会机构中唯一充满理性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场所,它担负着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思想的社会功能。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学生是整体的人,有学习的能力,有创新的潜能,有独立的个性。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一面。因此,必须以尊重个性、关爱生命、着眼发展为根本立足点。好的个性通过合理的引导有利于人才的创新。免费论文。

同时,学生创新精神的习得一定要有一定的载体,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尤其是科技创新活动,使广大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最终使他们的才华得以展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M.奥尔波特经过研究发现,健康的集体情景对于个体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人才的开发,所以说,要倡导老师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生活圈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学校,范围的狭窄促使大学生之间接触密切,这是建立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有利客观条件,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条件,加强老师、同学相互之间的交往,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适宜的土壤,促进人才开发的共生效应。

美国课程专家杰克逊认为,校园文化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非学术过程中构成了“隐性课程”。高品位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学校的集体意识而非个人意识,对青年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所以,高校要注重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激发大学生广泛交往的积极性和对群体内成员的信任感,充分展示其全部感情和真实自我,自由地进行娱乐和消遣活动,感悟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碰撞、冲突,促进思想观点的融合和创新。

(四)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

具有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个别高校的学术造假行为,高校学术不端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损害了学术形象,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给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人才的培养。高校具有培育人才、传播知识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高校师生要坚持真理、尊重科学、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诚信科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倡导学术自由,加强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交流,实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

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教风。学校要大力弘扬淡泊名利、严谨治学、廉洁奉公的优秀教师典型,深入开展加强师德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老师,形成良好的教风。在良好学风、教风的基础上,加强完善相关的机制体制建设,突出学校特色,形成优良的校风。

注释:

(1)方静玉. 论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8):23


[参考文献]
[1]付用兰, 曾永超. 人际环境对成才的影响[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007.2.
[2]杨孝青, 张勤. 人际环境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11.
[3]薛永武. 人才开发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构建高水平教学秘书队伍问题探讨
下一篇论文:浅谈新形势下高师钢琴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素质教育论文
最新素质教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