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个性化教育的内涵、阻碍因素、实施途径及误区

时间:2015-07-28  作者:董金虎

摘要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只有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理解了个性化教育的内涵,认清了阻碍个性化教育发展的因素,才能找到解决个性化教育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从而避免误区,将个性化教育落到实处。
论文关键词:个性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教育环境,教育资源

一、个性化教育的内涵

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潮,开始于二战后的西方世界。个性化教育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肯定每个人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通过个人积极主动的参与来获取知识、增加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个性化教育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个体的差异,包括个体在智、体、情等方面发展的“完善性”以及个体被成长和生存环境的制约而具有的“特殊性”。

二、阻碍个性化教育改革的因素

1.传统文化对个性化教育的负面影响[1]

我国文化思想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在人们的思想深处扎根,其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首先,我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人才选拔和任用采用了单一的标准,很少考虑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的需要。

其次,我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的价值取向,强调和谐统一。这种思想在教育领域体现为将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强加于学生,忽视了人的个性方面的内在价值,扼杀了人的创造性,抑制了个性的全面自由的展示,其结果是塑造出了一批符合社会整体价值取向,但创造能力低下的人才。

第三,我国传统尊崇权威的价值观。在教育领域体现为,在“尊师重道”心理下,很少有学生对教材和授课内容提出质疑。“尊师重道”本无可厚非,但若这种价值观不被正确理解,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何来个性化教育发展?

2.专才教育模式限制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5]

专才教育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才教育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掌握、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上重视课堂讲授。20世纪80年代以来,授课时数被不断的缩减,从形式上做到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性,但在实施上却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加突显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发挥,其创新意识无法得到良好的培养。

3.社会就业压力制衡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带来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就业单位急功近利的思想逐渐盛行,要求学生一走出校门就能适应工作岗位,为单位创造价值。

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高校为了保持较高的就业率、考研率,迎合社会的短视要求、赢得社会声誉,高等教育呈现出许多畸形发展趋势。

4.教育资源是阻碍个性化教育的瓶颈

近年来,国家虽然对高等教育加大了投资力度,高等教育呈现了多层次、多样性的办学环境,但数量庞大的地方性高等院校所能够获得的经费支持相当有限,生均教育资源匮乏。另外,大多数高校师资建设远远满足不了个性化教育的要求,而且教学管理方法比较落后,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资源是个性化教育的基础,已成为发展个性化教育的瓶颈问题。

三、个性化教育实施的途径

1.强化对个性化教育价值观的认同

从古代的“孟母三迁”到如今艰苦环境下的求学故事,都体现了人们对教育超乎寻常的关注。但客观说,人们关注教育,并非是出于尊重、理解教育,而是对教育的工具性价值的肯定,是对其附加功能的追求[1]。

要提升国家全球竞争力,培养创新性人才,高等教育需要一场大的变革。而教育要变革,思想先要变革。否则,躺在功利主义的怀抱中实施变革,其改革的力度无论有多大、涉及面有多广,都只是皮毛的变革。

首先应该积极探索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内在价值进行大力的宣传,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尊重教育、理解教育,使教育的内在价值得到真正的回归。这将为国家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打开思想之门。

2.改革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

目前,我国就业机制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而教育体制还依然在计划经济环境下运行,这就必然导致不兼容的问题。另外,随着大众化教育实施、毕业生增多,就业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学生和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国家可以考虑对应届大学毕业生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以解决通才教育带来的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就业困难的社会现实问题。由于通才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有较强的创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坚持几年就可以见到教育改革的成效,也有助于消除企事业单位的顾虑,重树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信心。

3.调整高等教育模式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专才教育导致的专业划分太细,学生的知识面太窄的问题突显出来,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市场需要,也难以成长为杰出的人才。爱因斯坦曾明确反对专业化的教育:“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学生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2]

高等教育必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专门化教育导致的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太窄的问题。同时,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还要做到平稳,以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水土不服”,可以逐渐强化“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

4.建设个性化教育的外部环境

个性化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宗旨决定了必须赋予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以自由、宽松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从潜在的个性因素到具有创新能力的个性发展,需要自由、和谐、宽松的环境,这包括有利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要形成个性化教育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必须先要有正确的社会导向,抵制过去多年逐步形成的错误做法。

5.加大对个性化教育的支持力度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光有良好的教育外部环境还不够,还需要有满足个性化教育的软硬件资源,这都需要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还需要合理的教育政策的支持。国家为了加强科研水平,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这为高校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多年的实践中,发挥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也出现“矫枉过正”的现实——“轻教育而重科研”的政策制定得到普遍的认可。要落实个性化教育,必须首先正确理解和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制定更为合理的政策,解决教学和科研得不到同等重视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研促教,教研并重”。

四、个性化教育的误区

在个性化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常见的改革误区有:(1)个性化教育等同于实现不同目标的工具性教育。(2)个性化教育就是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才艺教育。(3)个性化教育就是自由教育。

个性化教育追寻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有着实施教育活动的规律性。只有对个性化教育正确的、深入的理解,才能使教育改革获得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轶芳.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个性化的实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1.
[2]刘道玉.教育需要一场真正的变革.同舟共进,2009,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下一篇论文:自尊与社会支持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素质教育论文
最新素质教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