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拮抗菌株F2B:拮抗菌株D5C:拮抗菌株255
A:strainF2B:strainD5C:strain255
图2拮抗菌株的芽孢形态
Fig.2sporangiummorphologyofantagonisticbacterium
拮抗菌株D5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白色,表面无光泽,不透明。菌体呈杆状,链状排列(图2-B),菌体长度约为3~4μm,直径约为1~1.5μm;有伴孢晶体,革兰氏染色阳性,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上产酸,在含甘露醇的培养基上不产酸,淀粉水解呈阳性,能利用柠檬酸盐,吲哚试验呈阴性(表3)。
拮抗菌株255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乳白色,表面稍有光泽,扁平的圆形菌落。细菌菌体呈杆状,链状排列(图2-C),菌体长度为3~4μm,直径约为1~1.5μm,可产生近中生的芽孢,芽孢略膨大;革兰氏染色阳性,无伴孢晶体,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上产酸,在含甘露醇的培养基上不产酸,淀粉水解呈阳性,能利用柠檬酸盐,吲哚试验呈阴性(表3)。
表3拮抗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Tab.3biochemicalcharacteristicofantagonisticbacterium
特征
Character
|
菌株255
Strain 255
|
菌株D5
Strain D5
|
菌株F2
Strain F2
|
革兰氏反应 Gram reaction
|
+
|
+
|
+
|
从D-葡萄糖产酸 Acid production from D-dextrose
|
+
|
-
|
+
|
从D-甘露醇产酸 Acid production from D-mannitol
|
-
|
-
|
+
|
利用柠檬酸盐 Application of citrate
|
+
|
+
|
+
|
产生吲哚 Production of indole
|
-
|
-
|
-
|
厌氧生长 Anaerobic
|
+
|
+
|
+
|
芽孢圆形 Round spore
|
-
|
-
|
-
|
伴孢晶体 Parasporal crystal
|
-
|
-
|
-
|
淀粉水解 Starch hydrolysis
|
+
|
+
|
+
|
注:表中“+”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通过对拮抗菌F2的16SrDNA序列分析,拮抗菌F2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相似性达到99%,再结合拮抗菌F2的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参考《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拮抗菌F2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
通过对拮抗菌D5的16SrDNA序列分析,拮抗菌D5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的相似性为99%,再结合拮抗菌D5的生理生化特征,拮抗菌D5初步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
通过对拮抗菌255的16SrDNA序列分析,拮抗菌255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的相似性达到99%,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的相似性达到98%,再结合拮抗菌255的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初步鉴定拮抗菌255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
3讨论
在自然界中,细菌与真菌之间的拮抗现象普遍存在。利用微生物菌剂来防治植物病害具有高效、经济、无副作用等优点,并且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存在于植物根际的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建立了密切关系,其中一些细菌能对病菌产生抑制作用。Pereze-Vicente等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抑制效果达到95%的哈兹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Ting等还分离到对香蕉枯萎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粘质沙雷菌(Serratiamarcescens)、荚壳布克氏菌(Burkholderiaglumae)。孙正祥等报道其分离的拮抗细菌对香蕉枯萎病的相对抑制率达到76%。本试验从香蕉根际土中分离出7株拮抗细菌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具有较高的抑制效果,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64.40%~80.50%。另外,还发现拮抗细菌能引起香蕉枯萎病菌分生孢子芽管畸形,使病菌菌丝细胞膨大,细胞破裂,菌丝体断裂散生,从而导致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受到抑制,这与肖爱萍等的报道一致。
孙正祥等通过对拮抗菌16SrDNA的分析,鉴定其分离的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杨秀娟等从果园筛选得到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通过对3株拮抗菌的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细菌。本试验通过对拮抗菌16SrDNA的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特征对拮抗细菌进行鉴定,初步鉴定结果是:拮抗菌株D5、F2、255分别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
苏云金芽孢杆菌主要是用于害虫的防治,也有报道它对植物病原真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也证实苏云金芽孢杆菌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但能否用于大田防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地衣芽孢杆菌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唐丽娟等报道地衣芽孢杆菌对灰葡萄孢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60%以上,李玉峰等报道地衣芽孢杆菌代谢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具有明显抑制效果,本研究也证实地衣芽孢杆菌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
蜡状芽孢杆菌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效果的报道较少。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