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盐井属于藏东昌都地区芒康县,地处于著名的三江成矿区;藏东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具备形成铜、金、铅、锌、银矿的地质背景,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根据1∶20万区域化探异常特征优选了芒康县盐井开展1∶5万地球化学测量,Au、Cu、Ag、Pb元素套叠好,异常强度大,属于典型的矿致异常,找矿前景十分广阔,是该区重要找矿靶区。
关键词:西藏,三江成矿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盐井
藏东“三江”造山带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复合造山带,这种复合包含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复合。时间上表现为该区在地史上曾发生过6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分属前造山阶段、主造山阶段及后造山阶段;空间上的复合系指该区被怒江、澜沧江、金沙江3个结合带与NNW、NW 向大断裂分割成次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具备形成铜、金、铅、锌、银矿的地质背景,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4]。芒康县盐井位于该成矿带内,通过对藏东1∶20万区域化探异常优选,然后,进一步对芒康盐井地区进行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笔者通过对该区异常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和正确评价,结合矿区地质概况进行进一步找矿预测。
1 矿区地质概况由于盐井测区地层属于羌塘—昌都地层系统,主要发育一套中生代的紫红色砂岩、泥岩等沉积岩,为测区内的主要赋矿岩石;其次还有流纹岩、英安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角砾熔岩和板岩等。
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早期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其中花岗闪长岩以小岩株形式出现。同时又与早期的岩体构成一个一复式岩体。岩石蚀变、交代较强。
测区内构造发育,主要有两条近南北向断层。断层内发育较强的脉状、细脉浸染状、浸染状孔雀石化、兰铜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等矿化蚀变(图1)。
2 1∶20万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根据1∶20万类乌齐幅、洛隆幅、昌都幅、察雅幅、左贡幅、盐井幅区域化探结果计算出33种元素全区的算术平均值(表1),得到如下结论:
1、与地壳平均值相比,岩石中含量较高的元素有As、Bi、B、Sb、W、Sn、Zr等元素;水系沉积物中含量偏高的元素有Ag、As、B、Bi、Cd、Hg、Pb、Sb、Sn、W、Zn及SiO2等[2]。
2、元素的区域背景特征反映出本区位于缝合带,由于构造运动强烈,伴随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强烈的变质作用,使与岩浆热液有关的元素普遍富集[2]。
3、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从类乌齐—左贡—芒康地球化学亚区从南到北,W、Sn、Mo、Bi、U、Th、La、Be及Cu、Ag、Au、Pb、Zn、Cd等元素均显示高背景异常分布的特征,它们均偏向于该亚区的东侧。类乌齐—左贡的北段富集W、Sn以及亲铜元素为主(图2),南段富集Au、Cu、Sn等元素[2]。
表1 区域元素背景统计表
元素 |
水系沉积物平均值 |
水系沉积物标准离差 |
岩石平均值 |
地壳 丰度 |
|
元素 |
水系 沉积 物平 均值 |
水系沉积物标准离差 |
岩石平均值 |
地壳 丰度 |
Ag |
0.081 |
0.0661 |
0.0696 |
0.07 |
Pb |
29 |
24.3 |
20 |
12.5 |
As |
20.3 |
17.7 |
15.4 |
1.8 |
Rb |
103 |
34.3 |
98.8 |
90 |
Au |
1.43 |
0.84 |
0.958 |
4 |
Sb |
0.954 |
0.948 |
2.75 |
0.2 |
B |
73.7 |
21.7 |
39.7 |
10 |
Sn |
2.66 |
1.2 |
2.6 |
2.0 |
Ba |
395 |
167 |
419 |
425 |
Sr |
142 |
93 |
241 |
375 |
Be |
2 |
0.566 |
1.91 |
2.8 |
Th |
9.26 |
3.11 |
8.88 |
9.6 |
Bi |
0.356 |
2.86 |
0.379 |
0.17 |
Ti |
3383 |
893 |
2274 |
5700 |
Cd |
0.223 |
0.186 |
0.212 |
0.2 |
U |
2.29 |
0.787 |
2.43 |
2.7 |
Co |
11.3 |
3.42 |
7.02 |
25 |
V |
78 |
24.3 |
50.9 |
135 |
Cr |
64 |
19.6 |
39.4 |
100 |
W |
1.84 |
0.728 |
2.45 |
1.5 |
Cu |
23 |
13 |
38.8 |
55 |
Y |
23.3 |
4.78 |
19.5 |
33 |
F |
525 |
146 |
467 |
625 |
Zn |
79.6 |
36 |
54.1 |
70 |
Hg |
0.036 |
0.0328 |
0.0175 |
0.01 |
Zr |
236 |
50.1 |
177 |
165 |
La |
32.7 |
8.14 |
29.2 |
30 |
SiO2 |
66.2 |
8.34 |
57.2 |
60.3 |
Li |
41.5 |
10.5 |
28.7 |
20 |
Al2O3 |
11.6 |
2.88 |
9.19 |
15.56 |
Mn |
590 |
188 |
411 |
950 |
Fe2O3 |
4.23 |
1.35 |
2.67 |
1.17 |
Mo |
0.764 |
0.509 |
2.75 |
1.5 |
MgI |
3.87 |
0.63 |
1.62 |
3.88 |
Nb |
15.1 |
4.32 |
13.6 |
20 |
CaO |
1.44 |
4.18 |
12.7 |
5.81 |
Ni |
27.6 |
10.6 |
17.4 |
75 |
Na2O |
2.33 |
0.312 |
1.31 |
3.18 |
P |
657 |
229 |
463 |
1050 |
K2O |
0.886 |
0.647 |
2.07 |
2.52 |
注:地壳丰度据泰勒(1964),元素含量单位:氧化物-×10-2,Au-×10-9,其它-×10-6, (据西藏自治区东部地球化学图说明书(1:50万)) 。
3 1∶5万化探异常分布规律 根据1∶20万区域化探异常特征,在测区内选择了铜、金、银、铅等4中元素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经综合处理统计后,得出如下结果(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主要成矿元素Cu、Au的标准差、变化系数均较大,说明土壤中的Cu、Au的富集强度和富集能力比较高; 成矿元素Au、Ag、Cu、Pb分析结果的标准差、变化系数从大到小分别是:Cu >Au >Pb >Ag,上述元素的峰度、偏度也最大,表明Cu、Au、Pb、Ag的富集强度和元素的富集能力均很大,说明了测区内成矿潜力大。Au元素最高值达6079×10-9,Ag元素最高值为941×10-6,Cu元素最高值146463.3×10-6,Pb元素最高值1872.8×10-6,主异常分布在托瓦村的西侧,向西未圈闭;Au、Cu、Ag、Pb元素套叠好,异常强度大,属于典型的致矿异常(图2)。找矿前景十分广阔。
表1盐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
元素 |
Au |
Ag |
Cu |
Pb |
样品数 |
406 |
406 |
406 |
406 |
平均值 |
185.73 |
21.91 |
4112.89 |
52.12 |
中位数 |
3.0 |
0.24 |
38.3 |
29.8 |
最小值 |
1.0 |
0.06 |
4.7 |
5.2 |
最大值 |
6079 |
941 |
146463.3 |
1872.8 |
X0.25分位点 |
1.8 |
0.18 |
38.3 |
18.2 |
X0.75分位点 |
10 |
0.44 |
112 |
45.2 |
四分位区间 |
8.2 |
0.26 |
86 |
27 |
平滑后平均值(10%) |
19.71 |
1.89 |
342.34 |
34.35 |
标准差 |
814.21 |
100.57 |
18337 |
125.75 |
变化系数 |
662931.62 |
10114.84 |
336264880 |
15812.31 |
偏度 |
5.13 |
5.74 |
5.25 |
10.21 |
峰度 |
4.38 |
4.59 |
4.45 |
2.41 |
背景值 |
3 |
0.30 |
40 |
30 |
异常下限(传统法) |
10 |
0.50 |
100 |
50 |
注:(由西南冶金地质测试所测定)
 各元素单位:ω(Au)/10-9, ω(Ag)/10-6,ω(Cu)/10-6,ω(Pb)/10-6
特别是异常强度之强,异常面积之大,约28.5km2,实属罕见,异常在向西围未圈闭的同时,喇叭口处的样品的分析结果分别为: Au元素最高值为2520×10-9、1580×10-9;Ag元素最高值为358×10-6、941×10-6;Cu元素最高值75544×10-6和92945×10-6,因此,异常的西侧尚有强度较大的异常范围。由此可见,向西范围内找矿潜力尚大。
从异常的强度、分布特征、范围、元素套叠及组合特征等分析,该异常范围内一定存在较大规模的Cu-Au-Ag矿体,目前发现的小矿化体确实不足于引起如此大规模和强度的异常[2]。
4找矿标志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概况,对照该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特征,认为具下列异常为重要找矿远景区:
1)水系沉积物Au、Cu、Ag、Pb元素套叠好,异常强度大,峰值高,浓集中心明确,异常分带性好;属于典型的致矿异常,是该区重要找矿靶区。
2)元素的区域背景特征反映出本区位于缝合带,由于构造运动强烈,伴随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强烈的变质作用,使与岩浆热液有关的元素普遍富集;因此,区内断层破碎带附近找矿前景十分广阔。
3)特别是区内发育较强的脉状、细脉浸染状、浸染状孔雀石化、兰铜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等矿化蚀变部位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参考文献
[1] 程裕淇.中国区域地质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2] 成都理工大学.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芒康县盐井铜金矿预查地质报告.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局,2005.
[3] 刘朝基.川西藏东板块构造体系及特提斯地质演化[J].地球学报,1995,2:122-134.
[4] 潘桂棠,陈智梁,李兴振,等.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5]戚东平,李麦兑.云南哀牢山地区化探异常区分布规律及找矿意义[J].黄金地质,2000,6(2):66-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