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面对新课改,我们要认真研究教育规律,客观分析,认真思考,辩证认识新课改,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要求,对学生要求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的,借鉴构建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重视知识结构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张扬个性,倡导发现与探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方法,这些无疑对回归教育的本真状态具体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面对新课改,我们要认真研究教育规律,客观分析,认真思考,辩证认识新课改,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新课改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和主宰一切的知识权威,而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改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三个角度,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去研究教材和体会、开发教学目标,提高对课程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结合学生各自特点,根据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注重学法指导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2、丰富广博的知识
笃志好学,知识丰富是做为人师的前提和基础。论文格式。做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对本学科的理论知识有系统而深厚的研究,还要对其他学科知识广泛掌握,更要及时把握新的信息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是写几个教案就能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教学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做到游刃有余,驾驭全局。
3、问题设置
问题设置精当是新课改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论文格式。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认真设置问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同时,要注重学生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提问更能接触到学生的实际,可通过变换多种方式解决学生的困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4、“零距离”地接触学生
全面准确地了解学情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同时,要对学生的性格、爱好、兴趣、习惯及家庭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要打破师道尊严的界限,创造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融洽宽松的学习氛围,实现真正意义的“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能言其所思,抒其所感,方能开发思维,大胆质疑。
二、学生的要求
1、学会综合学习能力
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手段,人类的学习可分为两种,即接受性学习和感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是对知识的表征的掌握、理解以及对知识的重新组合。而只能意会的知识无法像书本一样形成格式化的知识,它隐含于社会、生活实践中,必须靠我们去体验、去发现。学习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要注重打破学科界限,注重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行感受性学习的前提,计划一旦形成,当坚持不懈地按计划执行,坚持下去就是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就会对自己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这样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一种孜孜以求、不攻破难关誓不罢休的浓厚的求知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格,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愉悦中去。
3、善于钻研和质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学习体验,认真钻研和质疑,要有科学求真的精神,没有问题的学生是不会学习的学生,没有问题的学生永远不可能进步和创新。
三、正确对待、冷静思考新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如果就教育论教育,而不是从高科技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需求去考虑就势必脱离教育的实质和教育的规律。新课程改革无疑解决了一些课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但新课程改革不是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良药。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辩证地认识新课改,准确认识和把握新课改,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1、要以科学的精神认真研究课程和学生这两个教学中的关键因素。课程开发要符合课程的规律和要求。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超越学生的实际。
2、要正确理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教学理念。教学要分目标,克服盲目性,要有针对性地分清哪些是通过讲授性教学解决的,哪些是要通过体验性教学解决的,哪些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解决的。对知识体系较强的非讲不可的东西,你不讲他就不明白的知识和理论体系,还需要教师穿针引线,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必须进行接受性学习。知识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是开发潜能的基础。我们不能违背这一条最基本的人类的认知规律。我们只把这个“例子”的功夫做到家,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这个“例子”,并在这个“例子”的基础了拓展、发挥、创造。
3、要认真研究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实施新课改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实施新课改并不是庸俗地理解为就是让学生身体放松,就是说说笑笑、蹦蹦跳跳,而是彻底摒弃旧的教育方法,如何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论文格式。深入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习的知识不是越来越少,而是更加丰富和全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张扬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地发展。我们应该树立这种大教育观,提高人的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需求。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新疆教育发展状况评析
下一篇论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研究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