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 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数据结构”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身逻辑性强、抽象、有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信息管理,数据结构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 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数据结构”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身逻辑性强、抽象、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信管专业学生相比计算机系学生在计算机语言及其他计算机基础知识上掌握也存在差距,这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结构教学更容易产生问题,需要专门研究。论文参考网。
本文根据实际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结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1 “数据结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上机实验鲜有成功,丧失兴趣和信心。《数据结构》最大的特点是以算法为教学模块。每一章、每一节都是算法。一个算法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基于C 语言的《数据结构》,一个算法对应一个C 函数,而且是以类C 语言描述的函数。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摆脱源程序的繁琐,以便将精力集中在算法思想上。抽象出来,提炼出来,不受细节的困扰是《数据结构》追求的目标。这个出发点是正确的,所有的教材也基本上都是按这个指导思想去编的,所以在大部分教材中,几乎看不到一个完整的C 源程序。论文参考网。然而,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正是这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至于成为《数据结构》难学、学不好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学计划中通常会高估学生的基础。按课程设计,学生一般是学完C语言后的第二个学期接着学《数据结构》,C语言的基础不一定打得很牢,而且由于没有多少实际使用经验,不可能达到能应用自如的境界。
(2)C 语言难点就是指针、函数、地址做函数参数,而《数据结构》所用到的恰好是C 语言的这些知识点,且课本上所见的全是数C 语言函数,而上机实验要有完整无错的源程序。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转换,在初期对许多学生来说都相当困难,以至于上机实验鲜有成功,几次实验课下来,便对本课程的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从而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1.2 课程理论性强,教学内容多、覆盖面广且要求高。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提高, 各大学专业课程普遍存在压缩课堂教学学时的趋势。因此要在较短的课内学时中把课程的要点讲解清楚, 做到“精讲多练”, 以反映本学科中科学性和工程性并重的突出特点, 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就显得尤为关键。另外, 目前可供选择的该课程教材版本和体系很多, 大多数教材基本都能涵盖基本数据结构要求的知识内容, 但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知识体系的组织及概念内容表述上差异较大, 而且算法的描述形式多种多样,使得从不同的教材中进行补充学习显得尤为困难。但是,很多教材又是采用类C 语言进行数据结构和算法思想描述,而且数据结构和算法都是独立给出,给程序设计思想还不太成熟的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困惑,不少学生感到难以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而且由于理论的抽象性,学生头脑中难以建立起数据结构和相应算法的概念,容易产生畏难和茫然的情绪。
2 建议与对策
2.1 注意提供完整的源程序用以提高编程兴趣。编程能力的构成主要由阅读分析源程序的能力,编写程序实现算法的能力,程序的调试与排错能力。其中,阅读分析源程序的能力是编程能力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必须在数据结构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程序的分析。具体来讲:
(1)在学期开始时用一两次课的时间复习C 语言的相关知识点即数组,指针,函数(特别是参数传递) ,结构体等等。论文参考网。
(2)在刚进入本课程学习第一二个算法时,给出完整的源程序,并加以详细讲解,使学生理解算法和源程序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出一两个相关的算法让学生进行练习,使他们能熟练地进行二者的转换。
(3)加强上机实验,并将每一种数据结构的第一个算法对应的源程序提供给学生,使他们只要将实验所要求的算法直接嵌入即可,这将极大减轻他们的重复劳动,从而将精力集中在算法的调试和理解上,同时,还能极大提高程序的成功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在教学方法上,不再简单停留于教师讲解和安排完实验任务之后就由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的形式。而是用启发式教学论的思想来进行教学。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传统方式下学生处于一种近乎机械学习的状态。这种教学条件下,学生通常并未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而仅仅记住了某些符号的组合或词句。例如有些学生直接把教材上用类C 语言描述的算法照搬到实验程序中,而实际上这些算法的数据类型或语句常常根本就不符合C 语言的语法规则,而只是一种数据类型或算法的描述。在编译之后必定会出现各种错误,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继而实验可能完全无法继续。教师在课前和课中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的指导就尤为重要。
(1)首先在课前,应该从宏观上阐述数据结构的学习内容和重要性。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进入兴奋状态。如笔者在课前对学生讲述了数据结构的学习要点和方法,提醒有志考研深造或软件开发的同学必须学好数据结构,同时对Visual C++中重要的STL 等概念和技术做了一定的介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使他们在碰到困难时仍然不会轻易放弃,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学生C 语言程序设计能力薄弱的特点,不断总结学生在程序设计中反应出来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的在每次课中复习C 语言程序设计的部分知识。实验中对学生容易碰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讲解,引导学生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学会画流程图分析问题,使设计的程序具有逻辑性,减少出错的可能性。指导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模块划分和分解,降低问题难度,分步解决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逐渐提高理解英文出错信息的能力。也可将学生分组,促进相互之间的帮助与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3)在实验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上,和课程负责制下的负责老师以及理论课教师协商探讨,结合理论课教学进度和侧重点以及以前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确定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学时安排和具体设置。使实验内容和时间的安排科学合理。
3 结束语
由于课程内容抽象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编程能力相对较差等原因,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一直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分析了这一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实践教学表明,这些建议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章英,叶颖泽.《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2):57-59.
[2]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乃孝.《数据结构(C 语言描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王新年,乔卫东,晏克俊.用教育心理学方法做好启发式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8):8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