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步、解决问题――点燃学生的激情点。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之一是“要求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一个真正尊重、热爱、关心、信任学生的教师是能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是能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教师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这只是基础,还要把讲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才是关键。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必然会有解决的内在要求,教师应该点燃他们的激情,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只有“容忍学生的缺点”,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在矛盾处催化、在错误处点化、在意外处激发、在动情处升华;才能让精彩的“意外”成为教学的“生长点”。
如《国际关系的决定》这一课的教学。在讨论“中国政府为何不进行中日绝交?”有的小组认为,和一个有重要往来的国度绝交是一点益处都没有;有的小组认为,对于小日本,我们应看到日本对中国有严重资源依赖,而中国却没有这样的问题;有的小组认为,没到达绝交那个份上,两个相邻的经济大国,互相有国家利益的联系;有的小组认为,政治上的事,真得很难说;有的小组认为,应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些角度是利大,有些角度是弊大。
第五步、小结升华――发掘教学的生长点。
老师的“不教”,不是什么都不管不问,而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上,不作过多的个人说教,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分析问题。免费论文,问题。但教师启发是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思想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的启发要能服务生活,又高于生活,才能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免费论文,问题。
如讨论“中国政府为何不进行中日绝交?”学生的“解惑”有些是差强人意,教师必须适时做好启发:从一些主权问题上说,中日绝交很多问题确实就好处理,但同学们请你们想想一百多年前闭关锁国的时期,想想那时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教师在启发学生的同时,师生都会有所感有所悟:从经济上来讲是不可取的,中日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水平超出人民的想象,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从政治上看,只要不触及基本利益,还是有磋商的余地,在亚洲,假如没有日本,韩国中国就不好牵制美国。爱国不是空喊口号,不是光凭一腔热血,不是书生意气,更不是极端民族主义。从综合国家利益来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联合国常驻任理事国,提倡和谐世界,双方会有矛盾,但不会绝交。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重要问题及见解,让学生根据课堂所的收获,整理自认为有价值的知识。这堂课,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丰富而又有创新意味的见解,由此看来学生能自学并且能得出丰富多彩的见解,我们当老师的还是放手让学生去学,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知识的生成,也有利于师生“教学相长”。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转变教学方式是历史的必然,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挖掘与提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