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不足及举措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目前在校的贫困生,困难程度十分严重。高校招生制度“并轨”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使高等教学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贯彻教育的公平性原则、转变高等学校培养机制,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对于高等学校多渠道筹措经费,适当改善办学条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起到积极的作用。必须加强贫困生资助体系地建设,才能更好地解决贫困生问题。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目前在校的贫困生,困难程度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家庭支付能力较差,平时生活很难维持;平日缺衣少穿的现象严重;拖欠学费情况严重,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不能偿付昂贵的学费。高校招生制度“并轨”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使高等教学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贯彻教育的公平性原则、转变高等学校培养机制,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对于高等学校多渠道筹措经费,适当改善办学条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较多,高校贫困生问题也随之突出起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发展,影响了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已经引起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贫困生的生活保障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体制和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影响着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的发展,必须加强贫困生资助体系地建设,才能更好地解决贫困生问题。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临时生活补贴、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困难。但一些教育界专家表示,我国现有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依然存在信息渠道不畅、资金分配不均、资助力度有限、贷款门槛过高四大"不足",使得不少贫困生难以享受到这些资助。

我国贫困生资助体系已初步建立

按照我国高等教育法相关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同时,国家设立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基金和贷学金,并鼓励高等学校、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各种形式的助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影响学业任务的完成。财政部和教育部还出台了将高校学费10%用于助学的具体措施,最终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贷、助、减、免"有机结合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努力确保广大贫困学生都能通过获取一项或多项资助政策,顺利完成学业。

与此同时,笔者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由于监管体制不严,一些申请了助学金、助学贷款的学生,一方面享受资助、助学贷款,一方面追求高消费。每年助学金发放时,拿到助学金后就会请同学、朋友到饭馆吃一顿,少则200元,多则500元以上;还有同学拿到助学金后买高档化妆品、买手机等消费品。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存在四大不足

教育界有关人士表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四大"不足",使得不少贫困生难以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而一些不应该享受资助的学生却迟迟没有退出资助行列,占用了名额。

不足之一:贫困生信息不畅 评定标准滞后

据了解,目前各高校对学生经济情况的了解,还仅限于学生入学时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或者生源地一些部门的一纸证明,入学后也只能依靠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信息不对称的情形经常发生,对于什么样的家庭经济状况可以定为贫困,以及如何评定贫困的等级,标准不统一。不少地方和高校没有依据变化了的经济情况来调整这些标准,导致贫困生资助覆盖面变小变窄。另外,有的班级特别是高年级的班级在评定贫困生时,靠平时的人缘,有的甚至直接在班上拉票,所以评定的结果不公平。大多数贫困生很自卑,不善与人交际,表面上还很坚强,内心很脆弱,在班级投票中自然落下风。

不足之二:资助体系分散 资金分配不均

作为国家整个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直接执行人,高校大多按照相关规定分散执行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政策,而缺乏一整套针对学生个体的帮困助学方案,以致各项措施交叉执行,形成重复资助、覆盖面过窄等分配不均衡现象,经常出现大家都关注个别最困难的学生,而使个别困难学生的受助总额大大超过本身资助需求的情形;同时,其他困难学生则得不到应有的资助,最终影响了贫困生资助活动的公平公正。

不足之三:资金来源狭窄 资助力度有限

从现在高校助困的几个渠道来看,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基本稳定,学校学费收入不会有多少波动,因此提取10%的比例增长的可能性不大;社会资助方面,从近几年的数字看,上升的幅度也不是太明显,而且社会团体、个人捐赠具有不可控因素;政府资助和助学贷款应该是助困资金新的增长点。而这些其实都暴露出资金来源狭窄的问题。

不足之四:贷款门槛过高

国家助学贷款的出现,大大缓解了高校助学方面的压力,但是,贷款本身的门槛过高,一定程度上将部分急需资助的贫困生拒之门外。据介绍,申请助学贷款必须要学生提供成绩单,而且不能有不及格的科目。

另外,银行为防止学生欠贷,设定了两个2%的限度,即一所高校所办助学贷款中,到期不还款的人数或不良贷款额超过总数的2%,原则上银行将停止向该高校放贷。

五大举措化解高校助困难题

针对高校助学体系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笔者建议,应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化解高校贫困生助学面临的难题。

第一,加大政府财政助困投入。

专家指出,因为高校学费收入比较固定,按规定从其中提取10%的助困资金也就相对固定,而自筹资金方面浮动也不会太大,唯一能增长且比较可控的渠道就是政府财政投入了。一方面是增加国家和省级奖助学金额度,另一方面适当增加用于申请助学贷款的风险补偿金的分摊比例。

第二,完善评定机制,建立资助规划。

"各校助学资金基本能覆盖到每个贫困生头上,但是每人获得的资助有多有少,悬殊比较大,有的能拿到几千元,而少的只有几百元,相差很大。"笔者认为,应采取对学生进行家访或委托进行家庭情况调查等形式,摸清学生真实家庭经济情况,并按照事前制订好的标准对其贫困程度进行评定、建立档案。对大一的新生,我们可以通过助理班主任了解学生经济状况。新生报到后,助理班主任基本上天天陪他们一起军训、一起生活,新生也愿意与助理班主任交流,因此比较了解新生的家庭状况。经过评定后,为每一位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份完整的资助计划,并监测其在校期间的整个受助过程。资助计划中包含学生基本信息,以及他可能获得的所有资助项目,将包括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和减免学费等在内的贫困生资助项目全部归入资助计划,并统一实施监测,保证工作更加有效、更具有针对性,避免因管理分散而产生的资助金额不均衡的情况,保证公平、有效地分配,公正、公开地实施助困活动。论文参考。

第三,建立普惠式社会救助机制。

笔者认为,现在的助困体系中有不少政策是有条件的,而不是针对所有贫困生的,比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针对成绩好的学生,成绩差的贫困生享受不到;助学贷款需要成绩单,不能有不及格。这些政策把一些成绩不好的贫困生挡在门外,减少了他们受资助的机会。因此,笔者建议,设立一个普惠式的社会救助机制,只要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可享受。

第四、积极筹措各项资金,坚持做好经常性的贫困生补助工作。

为了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有关部门下拨专项经费予以帮助。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贫困生队伍,来自各方面的扶助资金就显得“粥少僧多”了。论文参考。为此各高校及有关部门应主动采取办法,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动员全校教职工和社会各种力量为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在年底入冬之前为贫困学生发放春冬季困难补助,补助面为15%―20%,金额从100―300元不等,有效地缓解了这些困难学生生活上遇到的难题。我们还为全校的孤儿设立了特别助学金,以帮助父母双亡的学生度过生活难关。论文参考。积极吸收校内外单位、个人捐款;校团委还应在全校团员与团干部中发起“阳光工程”,用全校团员和团干部的捐款资助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同学,使贫困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对学生突发急病、家庭突遭不幸等情况下发生临时困难的,我们根据情况随时研究,设立补助金。 第五,设立贫困生奖学金制度。

在普通奖学金方面从政策上向贫困生倾斜,提高贫困生的获奖比例。坚持“以学养学”的思想,不断激励贫困生刻苦学习。奖学金主要是用来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所占比例小,一般受奖覆盖面是30~40%,并且奖金额度较低。据了解,贫困生在奖学金获得者中占比例不大,约为10%左右。事实上,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对贫困生而言并不平等。因为,贫困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或经济状况不好的环境中,相对而言,他们在中小学受教育的条件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困难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也影响学习的效果,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贫困生的获奖概率。因此,奖学金条件应向贫困生倾斜或单独设立“贫困生奖学金”,以保证奖学金真正在资助贫困生方面发挥作用。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高校留学生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下一篇论文:关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