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程序教学重视作业分析、学习行为目标的分析、教材逻辑顺序研究和教学策略设计。在程序教学中,出现了早期的教学设计理论,这些理论对目标理论、任务分析、媒体选择、形成性评价等一系列教学设计问题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是后来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基础。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认为环境可以提供潜在的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取决于学习者的内部心理结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为教学设计理论及其应用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学习者特征,可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和学习风格,还可以为学习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学结果评价等提供依据。同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于知识生成的研究结论也被应用到教学设计中,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针对学习的策略。
3 认知—行为学习理论
认知—行为学习理论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学习理论,它既主张外部环境对学习的作用,也考虑学习者的心理结构对学习的影响。这一流派的典型代表是加涅,加涅关注的重点是把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设计。他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强调以“主动学习”为主的学习理论,主要的观点有: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学习的建构性、协作和会话、学习的情境性等六个方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的整体性,要自上而下组织教学,促进了教学设计思想的转变: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体,而不是各种能力和任务的分解;教学设计的内容应该与特定的教学情境相联系,以促进学生整体知识的获取和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领域的运用促使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诞生。
三 传播理论
传播——就是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是在特定的个体或群体中,利用一定的媒体和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而传播理论主要是对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及传播基本规律进行归纳研究。从传播的角度看教学,可以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信息的双向传播过程。包括信息从教师或媒体传播到学生或信息从学生传播到教师,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传播理论可以解释一些教学现象,找出某些教学规律,利用信息传播模式可以使教学设计者能预见到可能的干扰,并找出消除干扰的途径,促进师生的交流,保障传播畅通。
四 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客观规律的科学[4],研究的范围包括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环境、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教学设计系统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正是教学理论研究的对象,而教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可直接应用到教学设计中,指导教学设计。因此,教学理论也是促进教学设计发展的丰富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友荣,符传谊。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7
[2] 何克抗。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0.(1):7—12
[3]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4] 荣曼生,杨建良,黄建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8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