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重要特征是感染性,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活动,而认知过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绪效果,强化进一步认知的动力。情感共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凭借自己的情绪色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反过来激发教师的情感。学生独立探索知识,产生自我肯定,从而把学习看成是积极求知增能的活动。
再次,情感教育是培养和谐社会人的要求。中学阶段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政治教育担负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理想信念塑造的重要职责,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与意义,引导学生去分析、领悟教材中蕴含的各种情感,判断什么是美好,什么是丑陋;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要学会如何在变动的社会中把握自我,塑造自我。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例如,让学生讨论:“中学生在爱人民方面有哪些值得称赞的表现?应怎样热爱人民?”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认识。
最后,情感教育是增强记忆的关键。中学政治教学任务很重,理论性较强,大家都感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可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等,突破难点、激发兴趣。例如:在讲“发扬集体精神”时,让学生进行“班歌、班徽设计”比赛;讲法律常识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法制故事会”等,使学生通过丰富浓烈的情感,积极思维,促进记忆,实现情感的升华。
三、如何在政治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
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传授者的角色。考虑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没有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学几乎是单向的知识传递,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致使学生参与意识不深厚。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强调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特点;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注重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探索知识,认识生活,学生的合作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注重科学性、优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不应停留在教条条、背条条上,而是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考虑,尽可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感情上把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的课程认真对待。
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互动的结果。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善于通过活泼的教学手段、丰富的面部表情和激励性的评价传达他的期望和鼓励,形成师生积极的情感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发挥最佳的学习潜力。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和遇到的困难,耐心加以指导,积极鼓励,缓解紧张情绪,使学生从知识、情感、态度等几方面形成和积极的心理准备,达到教学双方默契配合的境界。比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为其提供适当的语言支持,不仅为该学生提供了可理解的言语,而且还以分担困难的形式为其提供了心理的支持,这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增强趣味性。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使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增强,教师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4、坚持正面教育。
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政治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更要求如此。思想政治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但思想教育决不是光靠政治课就能解决的,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还要处理好理论知识和学生思想之间的矛盾。代写硕士论文课堂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就一些疑难问题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帮助学生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讲。对于课堂上的遗留问题,在课下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其在课堂上不明白之处,促进其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探求知识。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理解,并且通情达理,产生一种向心力,使学生在任何情况下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