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宣传和教育是基础,大学生对理论有深刻的理解,但不一定普遍高度认同并自觉践行,所以,具体教育过程中,要结合理论,突出服务学生,切实帮助大学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认同度,从而自觉践行。胡锦涛指出:“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可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理论教育一样,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翼。在现实中,主要为少数民族学生解决一下五个困难。
1、学习上的困难。少数民族地区多处于高原或国家边远地区,受历史条件限制,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尤其是英语和数学。国家为了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高校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生。基础差,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起初,由于不能适应大学的课堂教学,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相对来说,从东部沿海一带招收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好。班主任应在班级选拔一些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基础好的学生,实行“一帮一”,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真正体会集体的关爱。
2、上的困难。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造成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家庭收入比较单一,家庭经济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很难支付,给其生活和学习造成很到压力。学校应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手段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鼓励他们勤工助学、勤工俭学,政府和学校应想尽一切办法,让每个学生能安心学习、生活并顺利完成学业,要让他们能切身体会党和国家的帮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生活上的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多数生活在相对比较封闭的民族聚居去,与外界交往少,有本民族的语言和独特的饮食习惯。这样,拥有各自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以及与汉族学生之间因语言障碍而很难交流。学校应大力推广普通话,强化普通话教学,此举会克服各民族学生之间交流相处的语言障碍。同时,普通话水平提高,若通过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按相关程序又可以申请办理教师资格证,拓展了就业的渠道。例外,学校的食堂人员要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习惯,开设适合各个民族习惯的就餐窗口,使他们在接收特殊服务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性格上的困难。各个少数民族因为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往往形成各自特殊的民族心理。少数民族学生离开了原来民族氛围很浓的生活环境,从民族聚居区来到一个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因为语言、生活习惯、地域的原因,各个民族形成自己的小团体。这个小团体很难融入大集体,不愿意参加学校、院(系)或班级的公共活动。由于生活场所的转移,造成他们心理上很大的不适应,使部分学生心理上感到孤独和压抑,甚至有自卑心理,不愿意与同学和老师交流。针对这一情况,辅导员平时应主动多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其他学生交流相处。学校的专职心理咨询部门的老师,要把个别心理辅导和具体辅导相结合,及时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疙瘩,让他们能够自己调节自己的心理,提高适应社会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5、思乡上的困难。少数民族学生来到了新的环境学习生活,这里没有了民族的风俗礼仪,因语言和各自的民族心理,一时又很难与其他同学沟通,顿时觉得有一种失落感和孤独感。尤其在本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更是思乡心切。面对这种情况,学校除了开展好心理教育外,平时应多举办一些关于少数民族的体育运动会、文艺演出会,创造浓厚的民族氛围,在少数民族重要的节日到来之际,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可以亲自去看望慰问少数民族学生,有机会的话还要和他们一起庆祝和欢度民族节日。这会解除他们思乡之苦,感觉到学校的重视、关怀,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之中,从而更好地为民族的团结发展、国家的繁荣进步作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当今国家间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靠培养,而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各项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在民族地区的高校尤显重要。
参考文献: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页。
2、(2)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38页。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