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超前性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时间计划超前。做思想政治工作时间上的超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经常做,反复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能等出了事,若待到大学生情绪激化了才去做。“临时抱佛脚”那是肯定很难做好工作的。
二是理论意识超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走在时代的前列,掌握超前的、先进的理论意识,运用先进思想、理论,去教育、影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进而激励大学生学习成长成才。
三是目标内容超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就要求其内容不仅需要长期坚持超前防范教育,有效避免和抵制群体和个体可能发生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而且需要超前塑造教育,不断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向高层次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才称得上是良性发展。相反,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进行时”、“过去时”,没有“将来时”,要真正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发展,必须着力在目标内容上有所超前,把工作做到前头,增强教育的效果。
四是方法手段超前。要想用超前性的内容来达到超前性的目标,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超前。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是变化多样的,要将所面对的问题有效解决,就必须与时俱进,立足实践,不断改进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试想总是固守原有的“老套路、老方法、老手段”,则是难于解决好心问题,其教育成效是难以如愿的。
六、发挥“主导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由参与人员、教育内容、实施途径等诸多方面所构成,绝不是单一的某个要素或方面发挥作用即可达到教育目的,而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主导性的内涵是指那些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直接、重要、导引作用的要素及其功能方面表现。主导性不是单一方面所为,而是多方面所致。实际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应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工作者的指导方面,二是教育内容的主导方面,三是教育方式的引导方面,四是教育对象的主体方面。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过程中,其主导性的组成方面不可或缺,不能偏废,彼此应紧密关联,有机整合运用。要依据客观的实际情景及具体的教育对象加以区分,做到审时度势,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比如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教育工作者的指导方面在于明确感恩的重点对象及要求,教育内容的主导方面在于设计教育的基本内容及事例,教育方式的引导方面在于选择教育的关键途径、方法,教育对象的主体方面在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感悟。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3 孙亚忠.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
4 徐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回归 [J],社会科学家,2011.5
5 林郁.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搞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 2005.6
6 王楠肖艳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与创新[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
7 姜映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4.3
8 刑瑞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探微[J].求实,2003.8
9 杨国辉,孙梦云.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状况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2
10 乔永忠.论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及其指标体系构建[J].法治与社会,2007.5
11 谭福强,李红.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3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