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论文

先秦儒家组织管理思想刍议

时间:2016-02-14  作者:李 灏
应该注意的是,先秦儒家所讲的“衡”与我们平常所讲的为官者当懂得在各方面平“衡”的技巧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先秦儒家那里的“衡”奠基于管理者坚实的道德根基,来源于管理者一心为民、廉洁为公的公仆情怀,是儒家中庸思想在政事领域的具体体现。因此,如果单纯的将为政之道看作无原则的妥协,无疑是对儒家从政思想的误读;同时,管理者要做到廉洁自律,不谋私利。孔子告诫管理者说:“放於利而行,多怨。”一旦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起了私心,企图谋取私利,就会民怨四起,组织的目标也就无法达到了。

 

另一方面,管理者必须勤业敬业,始终以艰苦敬业的精神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如何行政,孔子回答说:“先之、劳之。”要懂得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道理,同时要“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要求管理者以工作为乐,以坦诚面对被管理者和其他人。所以在孔子看来作为管理者要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永不懈怠。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一思想并认为“君子创业垂统”,要求管理者始终将自己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将继承前人,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目标;荀子认为“守职循业,不敢损益,可传世也,而不可使侵夺,是士大夫官师之材也。”将是否尽职尽责看成一个人成才的必须品质,同时他还将各种官职按照权限和职责划分为司徒、司马等14种,要求各人在各自的职位上发挥他们的作用,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精神推动组织的事业不断前进。

(三)举贤用能,知人善任

对于一位合格的管理者来说,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是首要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不偏不倚、不党不私并勤于政务,但组织的有效运行仅仅依靠管理者本人是不够的,所以管理者还要有能力为组织斟选合适的人才,以促进组织的向前发展。先秦儒家认为,人才在整个组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政之存亡,所以管理者必须重视人才的选用问题。孔子说:“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组织中存在人才并能得到很好的任用,那么组织的政事便会日益完善,运行协调,反之就会造成政事的混乱;孟子说:“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朝矣。”管理者应该要选用有才干的人担当要职,那么就能天下归心,使有能力才华的人都愿积极投身于国家的事业,则天下治矣;荀子在回答如何行政的问题时说:“急得其人,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不急得其人而急得其势,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认为要不拘一格选人才才能使组织之政兴旺,成就一番大事业。可见在先秦儒家看来,能否用到人才是组织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使管理者求得最佳人才呢?先秦儒家于是提出了管理者必须要知人善任的问题,要做到知人善任,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事情。

1、察人全面,考人实绩

要想正确的认识一个人是不是真是可用之材或是否适合组织的需要,就必须全面的考察这个人的言行。孔子认为如果想要选拔到满意的人才就要从他做事的动机、行动的缘由和经过,以及他都做了些什么事等多方面来识人,否则就会被人的外表所蒙蔽。他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只要做到以上多个方面的观察,他认为就能正确识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识人特别强调了对个人行为的观察,从他实际的行动来确定其是否可用,这是孔子长期识人经验的总结,他说:“吾始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显然夫子认为从言到行还有一段距离,最主要的是看这个行的结果,看它是否合于言,不合则以行为主,我们应该强调的是人的实际作为。那么对于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根据平时各人的实际表现来判断该人是否符合组织的要求,以该人的实际成绩作为对他进行考察和职位变动的标准;荀子也认为“日月积久,校之以功。”所选之人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并以其功绩来决定是否可用。所以在先秦儒家看来,人才的事是一件大事情,不可不慎,既要有全面的考查,同时又要以其实绩为考察的重点。

2、德知兼备,有勇有谋

先秦儒家认为,所任用的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有勇有谋之人。“德”指该人是否胸怀人民、正直不阿,“知”指所用之人是否具备行使该项工作所要求的一般才能。荀子认为,我们所选用的人才,必须是德智双全的人,他说:“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既知且仁,是人之宝也,而王霸之佐也。”《论语·公治长》也讲了一位出色的为政人才令尹子文,说他“三化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新令尹。”在三起三落中令尹子文不仅不大悲大喜却平静地告知新令尹以政事,究其原因是他能胸怀人民,具有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同时他还能熟于政事,面对令尹之复杂政务仍旧游刃有余,在孔子心目中,这些人是真正的人才,他们生活俭朴,工作勤奋,博爱于民,能够为组织带来佳绩;同时组织所需要的人才必须足智多谋,又不乏操戈上阵的勇气,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懼,好谋而成者也。”显然孔子认为所识之人不仅要有暴虎冯河的勇气,而且还要有三思而行之谋略,从孔子的论述中看出他明显看重了谋略,而将勇气次之。

识别人才的目的是为了任用人才,先秦儒家认为,人才任用最主要的是遵循适才适用的原则,在充分的观察人、了解人之后,把各人安放在各自合适的岗位上,以礼为规范,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行有序、协调高效的组织结构。孔子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各人有各人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原因在于各专攻不同,所以在用人的时候,不能强求,应该根据各人所专长给予不同职务;荀子说:“若夫谪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使贤不肖皆得其位,能不能皆得其官,万物得其宜,事变得其应,慎、墨不得进其谈,惠施、邓析不敢窜其察。”可见荀子将适才适用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他认为只要各得其所,便会政治安宁,社会稳定,还能不受其他思想的侵蚀。同时,先秦儒家还强调对任用的人要允以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任而能信”,孔子曾以舜为例,说他:“不直接操劳各项政事,而能使天下得以治理,却只是端坐在王位之上。”

由此可见,先秦儒家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作用,将人才视为国家政治“举”和“息”的关键,在人才的选拔和作用中,他们以“德”为挑选标准,以“适”为作用的一大原则,经过周密考察,最后求得可用之材,可谓是慎之又慎!

(四)充满智慧,能力出众

先秦儒家认为,管理者必须是充满智慧的人。孔子说“惠则足以使人”,只要有足够的智慧便可指挥、调度和管理组织。这些智慧既包括如何识人、用人,调控组织运行等,但是更多的是洞察世事的精明,秋毫皆察的公正,更是超越了生命本身而扣问其彼岸价值的道德哲学。一部《论语》,写满了仁爱孝悌,在先人短暂而劳碌的生命中诠释人生之大义,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豁达的生命情怀、澄明的人生境界呢。同时,当有人问及孔子的几位学生是否有从政的潜质时,孔子讲到冉求,说他:“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即说冉求这个人能力很出众,是能够管理政事的。所以在孔子看来,管理者应该加强自身的能力修养,而不仅仅成天吆喝着要别人如何赏识自己,他说:“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不要担心自己不被别人了解,最主要的是问问自己有没有足够的智慧、能力来完成事业呀!孟子说:“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新形势下如何开展高校学生会的工作
下一篇论文: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中部崛起的生力军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管理学论文
最新管理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