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德育论文

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_大学生

时间:2011-07-09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在开放办学的时代,高校如何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要素,营造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构建文化育人的新模式,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是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办学的产物,也是异地办学的新校区,客观上也要求我们更好的利用地方的社会与文化资源,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地方文化资源,育人

 

文化是文明的基石,是无形的软实力,它凭借其固有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引领产生巨大的作用。高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动力源和辐射源,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座落在江苏苏州张家港市,张家港市地处苏南,是长江南岸的明星城市,近年来综合实力排名一直在全国百强县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等近百项国家级荣誉,“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闻名全国大学生,她既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同时还拥有深邃悠久的历史和灿烂隽永的文化,为发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而,挖掘地方优秀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底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内涵,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地方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日本学者市川博认为地域的教育功能有三:一是丰富人的体验;二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三是促进人性的形成。而地方文化资源是地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一)地方文化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根基和力量源泉

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以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为核心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论文怎么写。而人是文化的人,任何人的成长都在一定的文化中进行,并且必须依靠文化的作用。“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文化传承和文化熏染来达到“育人”的目的。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靠以往政治化、简单化、口号式的宣传说教已无济于事,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必须赋予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底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都深受它所赖以存在和展开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制约,与更为宽广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根植于文化的土壤之中,并不是白纸作画。地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筑了坚实的人文根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地域文化这个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支撑,离开了人文根基,孤立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地方文化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

地方文化资源就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的宝藏和财富,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宝库、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任何一所高校都是处在不同特色的文化区域之中大学生,学生一旦长期处于某种特殊的地方文化氛围之中,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该地域文化的影响,会对该地区的文化传统产生兴趣和亲和感。那些凝聚在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时代风貌中的地域精神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历史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和杰出人物等都成为一种富有潜力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利用地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教育对象,贴近实际,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张家港地区地方文化资源的现状研究

(一)、城市发展精气神---张家港精神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充分见证了城市翻天覆地的变迁,而支撑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强大动力就是张家港人民引以为豪的十六字张家港精神。“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张家港人。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穷沙洲”变成了如今新港城,张家港精神推动了经济迅猛发展、激活了改革开放动力、推进了城乡协调发展、引领了共同富裕之路、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论文怎么写。(二)、史前曙光八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

张家港是一座美丽富饶的新兴城市,也是一方源远流长的古老土地,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证明,张家港市内发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有十多处,古遗址历史之久、数量之多,在苏南地区屈指可数。这些遗址分布时间约在距今2500---8000年之间,其中东山村遗址有8000年历史,是迄今为止太湖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发展的众多新石器时期古遗址群中最早的古遗址,由此折射出张家港地区深远的历史渊源。

张家港境内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新时期时期遗址和其他考古发现,充分证明张家港有着足以令后人自豪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学生,展示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与高度的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三)、百折不挠终成就---鉴真东渡起航地

唐代天宝年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戒弘法,在经历了五次失败后,第六次从张家港境内的黄泗浦扬帆起航,获得了成功。而今,昔日的黄泗浦渡口遗址已经建起了一处庞大的东渡苑建筑群,鉴真东渡的感人事迹和宝贵精神已经成为张家港人的精神财富,世代相传。

鉴真东渡这一历史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1200多年,但那种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咬定目标、毫不动摇的精神,千金一诺、终身无悔的诚信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同样具有深刻的借鉴与教育意义。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

河阳山歌起源于张家港市南部地区,具有近6000年的历史,是当地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河阳山歌用古老的吴方言传唱,保存了诗经与唐诗的遗风,那些质朴明亮的歌声,从远古的村庄一直唱到今天的舞台,成为张家港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2006年5月20日,河阳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阳山歌亦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活化石”。

河阳地区自古崇文尚德,这种独特的文化特征,经过千百年的融合、发展大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港市在发挥其文化传播、教育引导作用的过程中,一方面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一方面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五)、英雄豪杰涌沙洲---近现代革命英烈

从大革命时代开始,张家港地区出现了第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党的组织,先后发动了8次农民暴动,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展现了共产党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抗战时期,新四军在这一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指挥人民高举抗日大旗,争取自由和独立。解放战争时期,沙洲人民出人出力,与解放军南北呼应,密切配合,为夺取渡江战役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论文怎么写。

除此以外,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一直回荡着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耐人品味,千百年来,人才辈出,星光灿烂。

三、地方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的实现

开放的办学需要吸收和利用社会的有效资源,在育人的过程中要求充分挖掘地方优秀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大学生,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底蕴,增强教育的内涵,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形成自身的校园特色文化,强化全校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弘扬张家港精神,树立争先意识

张家港精神是一种率先发展的时代精神,就是要肩负历史重任,自加压力争一流。张家港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就是敢于突破自我,挑战自我,积极探索,有为有位。张家港精神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既遵循客观规律,又真抓实干务实效。张家港精神是一种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要发挥模范作用,身体力行作表率。

在实践中弘扬张家港精神,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张家港精神的科学内涵。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发展的过程中时刻都要有忧患意识和争先意识,牢固树立师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张家港校区办学5年来,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尚有不健全的方面大学生,更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凝心聚力谋发展。

(二)探寻八千年历史,增强自豪感

东山村遗址的发现及出土的文物是目前中国研究古代社会分层分阶出现的最早实例,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改变了学术界以往对崧泽文化尤其是崧泽文化早中期社会文明化进程的认识。

保护好遗址,是所有后人应尽之责。学习与生活在张家港的师生,应当为这个城市所具有的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而自豪。

(三)发扬百折不挠精神,培养责任感

鲁迅先生说过,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佛学大师鉴真和尚就是这样一位令人可敬可佩的脊梁式的人物。

学校应当在修葺完善的东渡苑建立德育教育基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参观与学习,开展自律意识教育、逆境挫折教育和恒心毅力教育,引导学生做重信用、守承诺有责任感的人论文怎么写。

(四)继承非物质遗产,做文化传人

河阳山歌是吴歌一脉,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建设了河阳山歌馆,为我们进一步去认知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条件。

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引入河阳山歌内容,邀请当地艺术家来学校演出并担任艺术指导,让学生近距离的触摸、学习大学生,为文化的传承尽微薄之力。

(五)、发挥地方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将红色文化教育贯穿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大学生弘扬革命精神,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培养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优秀大学生来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地方红色文化精神,就是要引导学生把理想信念落实到实践,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和完善自己。理想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投身实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前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投身到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学习、练本领的实践中去,这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基本途径,也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要求。学校应当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德育教育基地,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地开展有特色的主题纪念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实践体验中感悟崇高、汲取精神力量,从而实现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与教育效果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郑丽萍.发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0,(4)
[2]唐艳明.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育人途径的创新[J],文史博览.2009,(3)
[3]徐祖白.张家港历史文化丛书---张家港史纪[M].江苏:凤凰出版社.2008.
[4]王兴亮.张家港历史文化丛书---张家港明贤[M].江苏:凤凰出版社.200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高职院校“大思政”模式初探_思政教育
下一篇论文:道德力(moralforce)概念的厘定_道德能力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德育论文
最新德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