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指南 > 论文写作参考

第一章《韩诗外传》的士人故事

时间:2016-04-09  作者:佚名
引用《庄子》如下:楚成王读书于殿上,而轮扁在下,作而问曰:“不审主君所读何书也?”成王曰:“先圣之书.”轮扁曰:“此真先圣王之糟粕耳.非美者也.”成王曰:“子何以言之?”轮扁曰:“以臣轮言之.夫以规为圆,矩为方.此其可付乎子孙者也.若夫合三木而为一,应乎心,动乎体,其不可得而传者也.以为所传真糟粕耳.故唐虞之法可得耳考也.其喻人心,不可及也.”《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孰能及之?

值得注意的是,韩婴主张礼乐教化,但并不反对法家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还出现了儒法融合的趋势。例如卷三第七章:“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家,平政以齐下。然后节奏齐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忠信爱利而刑乎下。如是,则百姓爱之如父母,畏之以神明。”儒家讲仁义德政,施恩于百姓,所以老百姓就会如对待父母一样爱戴他们的君主。法家严而少恩,他们认为君主的权威是建立在苛刑酷法的基础之上的,面对法律的残酷,老百姓当然畏惧。而韩婴主张礼、法并用,以礼齐朝,以法正官治民,使之对朝廷既爱之又恨畏之。他还认为,应先对百姓实施仁义之教,再辅之以刑法之治,卷三第二十三章:“昔者先王使民以礼,譬之如御也。刑者,鞭策也。今犹无髻衔而鞭策以御也。”从这个比喻中,我们看到作者并没有完全否定法治,正如鞭策是驾御的工具一样,国家也不能没有法治。韩婴讲礼治,又不排斥法治,正是汉代“王”“霸”道兼综的治国精神的体现,也是和当时儒法和融的趋势是一致的。

《外传》中除了大量采用荀子和孟子的材料之外,也涉及了儒家相关的大量典籍,如《易》、《书》、《春秋》、《左传》、《公羊》、《毅梁》、《论语》、《礼记》等,而且还吸收改造了孟子的一些思想,韩婴在使用这些材料时是融合了自己的思想在其中。实际上是韩婴乃是融贯儒家典籍为一体,并且以此互相阐释,在对待《外传》中大量的引用文献时,不仅仅是对保存古典文献有极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外传》并非单纯引用这些文献,而是带有韩婴本人对它们的理解和阐释,这就体现了西汉初期思想趋于融合和一统的倾向。

第四节 《外传》中士人故事的主要特点

《韩诗外传》按照作者的价值标准,搜集历代的经史子集,将各种资料进行剪裁融合,讲述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小故事,并引用《诗经》中的警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写作模式使得《外传》成为当时备受欢迎的通俗读物。在《四库提要》中,就曾评论道:“王世贞称《外传》引《诗》以证事,非引事以明《诗》 ,其说甚确。”这就表明,《外传》的故事性特点是十分突出的,而在全书所有的故事中,士人故事又占据了大多数部分,因此分析《韩诗外传》的故事特点,特别是士人故事的特点,对研究《韩诗外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表达士人品格的故事主题。

《韩诗外传》既然是儒家学者的作品,其作品中就必然会明显带有儒家士人的传统思想,士人出世的思想,为人臣子的使命、以及进谏、报国、安民等等士子治国的理想。由于卷五、卷八、卷九在学术界尚存疑问,因此,我们只对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六、卷七、卷十这七个部分进行内容统计和归类分析,如下表。

内容

卷数

士节与

士行

卷一

9

12

2

2

1

卷二

6

13

8

1

卷三

5

15

9

1

3

1

2

1

卷四

8

9

9

3

1

2

卷六

1

7

14

3

2

卷七

2

6

11

3

2

卷十

1

9

12

4

总计

32

71

65

4

9

1

6

1

2

1

8

16.0%

35.5%

32.0%

2.0%

4.5%

0.5%

3.0%

0.5%

1.0%

0.5%

4.0%

从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直接以士节与士行为主要内容的故事已经占据到全部文本的三分之一强。而且,如果将礼德、治道等内容进行细分,仁、孝、品行、治国安邦等内容也都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了士人所应该具有的品格。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外传》一书中,其故事的宗旨,特别是士人故事的宗旨,主要反映的士人所应该具有各种优良的品质和德性,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宣传这种思想。

《外传》卷一:“传曰:君子洁其身而同者合焉,善其音而类者应焉。马鸣而马应之,牛鸣而牛应之,非知也,其势然也。故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莫能以己之皭皭,容人之混污然。诗曰:“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此篇就表达了士人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品质。此外,书中还有许多篇目表现臣下不辱使命、臣下善谏等主题内容,例如《韩诗外传》中关于“唐睢不辱使命”一文,并且在《外传》中还描述了晏子、盍胥、田过、陈饶、苍唐等一大批贤臣、辩士、谏士,这些人或忠诚不二,或巧言纳谏,在不动声色的过程中辅佐其主人。

(二)对话式的故事情节

《韩诗外传》的故事篇幅大都短小精悍,少则一百余字,多则三四百字。作者很注重对文本结构的调整和融合,著作中的很多故事都是由人物的对话构成。人物对话在故事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并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对话开展的故事,结构显得更加的精巧,情节有悬念,曲折紧凑,可读性更强。

在卷一中有“孔子适楚 问阿谷之妇”一篇,故事情节的开展完全由孔子、子贡、妇人三人之间的对话构成。其中子贡处于中间桥梁的位置,衔接起整个故事的脉络发展。开始孔子 “抽觞以授子贡”, 并告诉子贡“善为之辞,以观其语”,子贡向妇说道“愿乞一饮”,而妇人则答曰“欲饮则饮,何问妇人乎”,之后孔子又“抽琴去其轸,以授子贡”,面对子贡“愿借子以调其音”的要求,妇人则曰:“野鄙之人,五音不知,安能调琴。”后孔子又“抽絺纮五两,以授子贡”,再次引发了一轮对话,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再次成为其对话的内容。

在卷九中第八章“齐景公醉酒”一文中,描写了晏子以礼饮酒的故事。整个宴饮场景以及故事的展开都是以对话作为载体的,不论是景公置酒还是晏子劝酒,对话描写的无微不至。景公在醉酒之后,说道“今者,寡人此乐,愿与大夫同之。”而晏子则讲述了一翻道理曰:“君言过矣!自齐国五尺已上,力皆能胜婴与君,所以不敢者,谓礼也。故自天子无礼,则无以守社稷;诸侯无礼,则无以守其国;为人上无礼,则无以使其下;为人下无礼,则无以侍其上;大夫无礼,则无以治其家;兄弟无礼,则不同居;人而无礼,不若□死。”景公色愧,离席而谢曰:“寡人不仁无良,左右淫湎寡人,以至于此,请杀左右,以补其过。”晏子则指出“无礼者至,有礼者去,左右何罪?”的道理。故事情节通过对话一步一步的展开来。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探析
下一篇论文:人民币升值对湖州市双林镇轻纺加工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以湖州盛利染整有限公司为例
论文指南分类
论文怎么写
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最新论文写作参考
读者推荐的论文写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