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指南 > 论文写作参考

第一章《韩诗外传》的士人故事

时间:2016-04-09  作者:佚名

论文摘要:
论文关键词:韩诗外传,士人,故事

卷一涉及士行与节义的有12条(第8、9、11、13、14、15、18、19、20、21、23、24章),卷二有13条,卷三9条,卷四9条,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 ,,,,,,

本章旨在对论题涉及的《韩诗外传》中的士人故事进行适当的分析、梳理,并加以归类,以彰显其共性以及不同的特点。徐复观在《两汉思想史》中指出《外传》中“士的问题的突出”,即:第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士的立身处世的立足点的问题;通过《诗传》,韩氏要求以节义为士的立身处世的立足点。第二个突出的问题,是站在士的立场,身与禄孰重的问题,君与亲孰重的问题,也是忠与孝孰重的问题。通过《诗传》所提出的答案,则是亲重于君,忠次于孝。而身与禄孰重的问答案,应联系到君与亲孰重的问题上来作判断……上面前两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即是士的生活贫困所及于士的德行与人格的巨大压力与抗拒。据此,本章试图分析《韩诗外传》中士人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士人故事所呈现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外传》的体例

《韩诗外传》共十卷,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组成的杂编,又是西汉初年记述前代史实、传闻的著作。书中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此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称“全取古事,证以诗”。这些故事性极强的章节,多是先秦时的历史人物故事,内容主要涉及士的节义与士行、治道、礼德等,推崇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通过推诗引典,达到将儒家思想贯穿全书的目的。

《韩诗外传》作者韩婴,生卒年不详。燕人。汉文帝时任其为博士,景帝时任其为常山王太傅,武帝时曾与大儒辩论于朝廷。他是汉初传《诗》三家之一的《韩诗》创始人,也授《易》,传授地区主要在燕、赵之间。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的著作有《韩故》、《韩内传》、《韩外传》、《韩说》及《韩氏易》等。《外传》最早见于著录的版本是宋庆历间刊本,今存的《韩诗外传》10卷,紊乱脱落,已非原本。清赵怀玉辑《韩诗内传》佚文,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韩诗故》二卷、《韩诗内传》一卷,《韩诗说》一卷,还有佚文散见于《文选》李善注及唐、宋类书。韩诗流传至今的唯一部作品是《韩诗外传》,清代今文学者利用《外传》对三家诗在广辑佚文、考证家数、比核异同、钩稽遗、阐申大义等方面卓有建树,留下诸多名作,如范家相的《三家诗拾遗》、冯登府的《三家诗遗说》、《三家诗异文疏证》、陈乔枞的《三家诗遗说考》、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等。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收辑西汉以来齐、鲁、韩三家诗说,兼取后人疏解,折衷异同,加以考核说明。

《外传》是汉初三家解诗文献中一种独特体例,一般作为授课讲义之用, 再者就是著述以流传于世。《外传》中说《诗》,多数是断章取义,与《诗》的本意不相符合,使诗句成为一种比喻,借以牵强附会叙事说理。里面文章大部分是以叙事或者议论为主,篇末引《诗》的其中一两句来证明开篇的论点,一般的诗句都是靠几个事例来分别进行阐述。因此,这部《韩诗外传》既是一部关于《诗经》的著作,又是一部短文集,在汉代最初的散文创作中别具特色。对于书中最具特色的体例特点主要是引诗的形式结构,《韩诗外传》引诗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一)叙述历史人物、事件,结尾引诗。明代王世贞云:“《韩诗外传》杂记夫子之绪言与诸春秋战国之说家稍近于理者,大抵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 今人汪祚民考证《韩诗外传》编排体例上的外在特征:“《外传》几乎每章皆引《诗》句为主题句,围绕《诗》句关键词或《诗》句比喻引申意义,来组织前人论说、故事、佳言懿行等阐释材料,构成一章的内容。”如卷一6、7两章,都以《小雅·大东》 “维南有箕,不可颠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为线索。卷六第四章:子路治蒲三年, 孔子过之。入其境而善之,曰: “善哉! 由恭敬以信矣。”入其邑, 曰: “善哉!由忠信以宽矣。”至其庭, 曰: “善哉! 由明察以断矣。”子贡执辔而问曰: “夫子未见由, 而三称善, 可得闻乎?”孔子曰: “我入其境, 田畴甚易, 草莱甚辟, 此恭敬以信, 故民尽力。入其邑, 墉屋甚尊, 树木甚茂, 此忠信以宽, 故其民不偷。入其庭, 甚闲, 此明察以断, 故民不扰也。”诗曰: “夙兴夜寐, 洒扫庭内。”又如卷三第十八章:齐桓公设庭燎以招士,期年而士不至,东野鄙人以算书见,桓公起初甚为鄙视算书,鄙人一番陈辞令齐桓公以礼相待,四方之士纷至沓来。结尾引《诗》曰:“自堂徂基,自羊来牛。”《诗》被当作史料,来证明史事的真实性。如与史书中的记载互见的故事,见卷三第二十七章:晋文公尝出亡,反国,三行赏而不及陶叔孤.陶叔孤谓咎犯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一年,颜色黯黑,手足拼版。今反国三行赏而我不与清.君其忘我乎?其有大过乎?子试为我言之.”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噫!我岂忘是于栽?高明至贤,志行全成,湛我以道,说我以仁,变化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恭我以礼,防我以义,藩援我,使我不为非者,吾以为次.勇猛强武,气势自御,难在前则处前,难在后则处后,免我于危难之中者,吾又以为次.然劳苦之士次之.”《诗》曰:“率礼不越,遂视既.”今不内自诊过,不悦百性,将何拐之我?《史记·晋世家》有类似的记载:从亡戏臣壶叔曰:“君三行赏,赏不及巨,敢请罪.”文公报曰:“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晋人闻之,皆说。二两者比较而言,《外传》中晋文公的回答与《史记》中的记载相比,意思基本一致,只是文字有差别,前者有103字,后者只有63字。另外,查对各种引书,如《后汉书注》、《世说新语注》、《艺文类聚》等,大部分引用内容均存于今十卷本中。

(二)直接议论,结尾引诗。这类文章都是先以几句话作为自己观点或者通篇长篇大论,直接表述观点,然后引诗作为论据。比如卷三第十二章全文:人事伦则顺于鬼神,顺于鬼神则降福孔皆。《诗》曰:“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再如卷二第二十章中“楚狂接舆躬耕以食”,末用“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卷一第六章“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末用《邶·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以强调穷而不渝其志。

(三)引述先贤言论,结尾引诗。这种文章一般先引用古人的言论经验,然后在结尾处引《诗》作为点睛之笔。如卷二第二十五章,通篇引述子路的言论,观点是“士不能勤苦,不能轻死亡,不能恬贫穷,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并用申包胥、比干、曾子故事为论据,引诗“彼己之子,硕大且笃”做为文章结尾。

(四)以“传曰”开头,结尾引诗。《外传》中有不少篇章以“传曰”开头,内容多为陈述道理,结尾引诗。如卷一第十三章:传曰:安命养性者不待积委而富,名号传位乎世者不待势位而显,德义畅乎中而无外求也。信哉,贤者之不以天下为名利者也。《诗》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另外《韩婴外传》卷九第二十二章说: “戴晋生弊衣冠而往见梁王。梁王曰: ‘前日寡人以上大夫之禄要先生, 先生不留;今过寡人邪!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探析
下一篇论文:人民币升值对湖州市双林镇轻纺加工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以湖州盛利染整有限公司为例
论文指南分类
论文怎么写
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最新论文写作参考
读者推荐的论文写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