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把枯燥的抽象的知识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和有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高兴,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参与。如何改变课堂上的“一言堂”、“讲得多,活动得少”的现象?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教学过程,创设好每个教学环节的环境,开展各类活动,把知识的探究学习置于好奇的气氛中。例如,设疑激趣、趣题引路、知识竞赛、小品表演、模拟法庭、调查访谈、时事开讲、成语接龙、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辩论赛、演讲赛甚至还可以开展唱歌、跳舞等学生感兴趣的,寓教于乐,寓学于动之中。这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的途径。实际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复合刺激,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教学效果。
和谐课堂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人,是一个探索者的角色。教师的“教”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成了一个和谐的教学共同体。教师的“教”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才能发挥作用,逐步过渡到“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师“教”的过程是交给学生一把“钥匙”,学生“学”的过程是探索如何去打开知识的“锁”,“钥匙”打开了“锁”,便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了。
总之,在政治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使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以上几点粗浅意见是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不成熟之处还望大方之家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 吴铎 彭承福 主编《中学生政治课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10月1日
2 邱启明 初中思想品德情感课堂的建构 《东莞教研》2007年第35期
3 蔡进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第6期
4 宋景堂 新理念 新形式 新教法 《试教通讯》2003年第54期
5 许惠英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教法 《试教通讯》2003年第54期
6 沈建龙 “以生为本”在政治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第6期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