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_学习的主人-论文网

时间:2014-11-08  作者:廖志文

论文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关键词:和谐,兴趣,学习的主人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我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数学又是一门思维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数学是重要的,但是它又是抽象的,因此很多学生都觉得它很枯燥、很难学。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努力地学习数学,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我们老师首先要在言谈、举止上,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要以渊博的知识、过硬的基本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崇拜。另外,老师要跟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了解他们的心态和喜好,真心实意的与他们沟通和交流,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生活上和情感上的问题。这样,师生关系搞好了,学生喜欢老师了,就会乐于接受、努力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我们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是做到: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心理造成悬念,使其注意力、记忆、思维等处于最佳状态,老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方法有很多,可以讲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通过类比或具体实验设置问题情境等等。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的时候,我先给学生讲了课本87页的《棋盘上的学问》的故事,学生听的津津有味。讲完这个故事后,我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位大臣傻吗?64格的大米一共有多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很想知道答案,因而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也就格外认真了。

2、注重数学的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学生才会认真地学。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的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我都很注意这一方面的训练,效果都不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后,结合国庆节很多同学都跟父母一起去旅游。我便设计了一道题:“国庆”节,父母带我和一些亲戚一起去厦门旅游。联系的两家旅行社一张全票的价格均为560元,而且服务质量相同。甲旅行社说:“如果你们买两张全票,其余人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你们可以购买团体票,按原价的七折优惠。”你认为加入哪家旅行社合算?这道题选择哪家旅行社与人数有关。同学们都很感兴趣,觉得能学以致用,纷纷表示在旅游时自己要把这个知识用上,以便省钱。

3、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的数学课本中有很多游戏。在教学中我积极让学生参与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学习知识,在快乐中学好知识。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一个游戏。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们做好卡片,以小组为单位按书上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把枯燥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变成有趣的游戏,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在快乐中很好地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还经常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竞赛,比一比哪个组做得快,做到好,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学好数学。近年来,大部分课堂我都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学生把昨天完成的预习作业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并由小组派出一个成员上黑板展示,其他成员补充完善。然后由一个小组派出代表讲评。不足之处由老师点评。其次老师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分解成几个问题,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或几个问题。领到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主要由学习后进生提问,成绩较好的同学解答。组外交流的方式是:对不同的问题由不同的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相同的问题由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在展示、讲评时由学生讨论、争辩和质疑,同时老师也参与其中,并适时地根据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必要时进行补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交流探究发现新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4、成立“课外学习小组”

在课堂上时间紧迫,学习容量又较大,不是每位同学都能较好地掌握好学习内容,很多学生又不敢问老师,因而成立“课外学习小组”非常重要。“课外学习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生教生”和“生测生”。每天,每个小组的数学小组长会召集自己小组成员合作交流预习作业或数学问题,并负责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好学习内容。然后,每个小组组长出题考查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并查漏补缺,使全组的同学都能及时掌握好当天的内容。这样做,让成绩好的同学能力得到提高,学习不好的同学成绩得到提高,同时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真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情。坚持几年来,效果显著,学生的能力和成绩都有较大的提高。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高师院校美术理论课教学初探_理论课程-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关于《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探讨_项目教学法-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