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法、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甚至哲学等学科都有联系。学习有如下特征:学习是习得或获得;学习是信息或技能的保持;对信息和技能的保持包含记忆、储存和认识结构的作用;学习涉及到对有机体内部或外部事件积极、有意识的注意和对这些事件施加作用;学习是相对持久的,但也会遗忘;学习是涉及某种形式的训练,或许是强化训练;学习是行为的变化。这些特征有些说明了学习的过程,有些说明了学习的结果。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转变了对外语学习者所犯错误的认识,对成功的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以及一些心理特征如动机、性格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人们经常把学习外语的成功与否和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联系起来。有强烈动机的人,学习外语目的明确,学习积极认真,奋发向上,克服困难,能取得好的成绩;相反,学习没有动力,得过且过,碰到困难灰心丧气的人则成绩较差。许多有关学习的试验都证明,动机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很多,如“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高职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等论文,学者们对外语学习相关动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此外,学者还从归因理论分析学生学习成败的原因。美国著名的归因理论家韦纳提出,人们往往把失败和成功归因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这四个因素可以按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来划分:从内外因来看,努力和能力属于内部原因,任务难度和机遇属于外部原因;从稳定性来看,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和机遇属于不稳定因素;从控制性来看,努力是可控制因素,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韦纳认为,稳定性归因决定一个人对将来成功的期望。如果某人获得成功,并认为成功的条件没有变化,他对成功的预期就会有一定把握。韦纳等人的一项实验表明,把成功归于稳定因素的被试比把成功归于不稳定的因素的被试有更高的连续成功的期望,如果将失败归于稳定因素(能力差等)的被试,就会降低后继成功的期望;被试将失败归于不稳定因素(努力不够),就会保持甚至增强成功的期望。不同的学生对学业成败有不同的归因,而不同的归因导致不同的情绪和期望,进而导致不同的成就行为,最终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
英语课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主要基础文化课之一,英语素质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检索、搜集、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教育界对小学、中学、大学学生的英语学习障碍研究不少,对中职、高职英语课程与教学也有所研究。但是,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各种障碍的分析和研究不多,这些文章只是涉及英语学习过程中某一方面的困难或障碍,例如:“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中国英语教育发展障碍的文化分析”、“低情感障碍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等。这些文章就较为表面、浅层、微观和零碎,没有进行较为立体和深层的分析和研究,还需要对英语学习障碍进行全面的了解。
因此,英语教学教育研究的同仁们对学生英语学习所遇到的障碍应该有一个更为系统的了解和把握,从而找出解除这些障碍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英语教学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桂秋. 高一学生英语学习障碍与其对策的研究.
2 何广铿编著. 英语教学法基础[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3 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 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 现代外语,2003,(1).
4 秦晓晴、文秋芳.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
5 华惠芳. 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 外语界,1998,(3).
6 龙伟丁. 高职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2004.
7 张俊友、邢丽卿. 运用韦纳归因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归因[J]. 晋中师专学报,1999,(2).
8 李媛. 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理论与研究综述[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2).
9 张维益.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D]. 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2004.
10 刘圣明. 中国英语教育发展障碍的文化分析[D]. 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2004.
11 刘润. 低情感障碍英语阅读教学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200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