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从欧洲一体化的历史经验看东亚一体化_欧盟的历史经验

时间:2012-09-20  作者:佚名

论文导读::欧洲一体化的经验总结。其中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学习总结。
论文关键词:欧洲一体化,东亚一体化,欧盟的历史经验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前身是欧洲共同体。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组成一个统一的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991年12月9日,12月10日,在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了欧共体第46次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1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在一体化过程中,消除历史恩怨,并促进各国经济和政治互动,实现超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融合,开创了一条区域一体化的新道路,其中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学习总结。

一、欧洲一体化的经验总结

1、坚定的合作理念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从欧盟的最初舒曼计划开始,相互合作的理念就存在于各成员国之间。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演讲时就呼吁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欧盟的历史经验,他指出“补救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恢复欧洲民族大家庭……,同时使这个大家庭在一个能够自由、安全、和平地生活的制度下进行重建。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1]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阿登纳强调“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2]戴高乐也非常赞同建立一个联合的欧洲,他指出“我们希望成立一个西欧集团,它的动脉可能是英吉利海峡、地中海和莱茵河。”[3]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欧大大衰落,各国意识到只有抛弃恩怨,加强合作才是实现复兴的最好方法。随着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欧洲一体化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紧接着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关税同盟等的纷纷建立最终促成了欧盟的成立。加入欧盟的成员国都愿意并且能够承担欧盟所制定的共同责任,这种合作和参与的态度是一体化顺利发展的观念基础。[4]

2、共同的利益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动力。区域一体化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动力的推动作用,对动力的共同认知构成了区域一体化的内在基础。欧洲一体化能够不断深入发展的奥秘就在于一体化进程中每一次的选择都符合各国的利益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可以说欧盟之所以在深化和夸大的道路上不断推进,是由一体化带来的巨大利益产生的吸引力。从欧洲一体化最初的舒曼计划到欧洲没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再到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共同货币体系、科技共同体直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每一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都伴随着利益的调整。而正是这种利益的调整符合了欧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符合了各国实际的利益,成功的推动了欧盟的一体化进程。

3、支援落后地区,实现互利共赢。欧盟成员国众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西欧多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成员国中也有经济较落后的国家,随着成员国的日益扩大,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突出,成员国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和差距已成为客观事实。欧盟从一开始就有针对性地逐步采取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协调,特别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关键的薄弱领域和环节,诸如农业、农民、地区发展、社会保障、就业等实行资源优化配置和收入再分配等宏观调节。为了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欧盟利用各种政策措施大大缓解了地区差距问题,如推行共同农业政策、共同结构政策、设立结构基金和凝聚基金等。这些举措大大地调动了相对落后国家的积极性,缩小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差距。

二、从欧洲一体化的经验看东亚区域一体化

1、增进政治互信、强化合作理念。互信与合作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基础,欧洲一体化之所以能顺利的进行正是得益于这种政治上的互信和强烈的合作理念。而东亚国家复杂的历史背景导致了各国之间明显的防备心理并缺乏必要的政治互信。日本与中、韩等国对待历史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日本不能正视侵略事实,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和平宪章等引起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东亚各国之间还有着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及领土争端,与此同时,东亚各国产业结构单一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技术工业制成品上,相互间竞争激烈,摩擦不断。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了各国之间缺少必要的政治互信。如何协调好国家利益和区域利益的相互关系欧盟的历史经验,摒弃前嫌,互信互利,合作共赢是东亚国家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法国和德国是欧洲一体化的轴心国家,法德联盟是欧洲一体化的基础和原动力,而东盟的合作轴心则存在着明显的不确定性,归根到底就在于各国之间的互不信任。中国、日本、韩国三方如果能抛弃前嫌加强合作就能产生历史上法德联盟所产生的作用,然而它们至今缺乏足够的信任,在现实中还对对方加以防范和遏制,这就使未来东亚自由贸易区内无法建立一个稳定的核心。因此,在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中,要极力的推动政治互信,强化合作理念。

2、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是东亚经济一体化顺利发展的保障。[5]欧洲一体化是在战后欧洲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历史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虽然仍然是国际政治的重要舞台,但国际舞台上的主角地位已经今非昔比了,二战使欧洲大国全部沦为二流国家,战前由欧洲国家占据的世界经济政治中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欧洲各国普遍陷入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之中。西欧各国意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消除战争的威胁才能更好的恢复和发展经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各国选择了联合起来解决问题,一个联合起来的欧洲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正是欧洲一体化的动力所在。

同欧洲一体化一样,东亚在一体化进程中也需要寻找共同利益来作为一体化进程的推动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东亚国家合作的共同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东亚区域一体化有利于各国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加强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东亚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能更方便地获得信息和新的科技成果,甚至有可能使经济出现一种超越式、跨越式的发展,但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各种挑战乃至风险也会显现,区域一体化有利于以集体的力量来抵御风险。其次,在全球化积极因素的作用下,东亚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相继起飞,特别是冷战的结束进一步打破了市场的分割,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使东亚各国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地区共同利益。最后,东亚一体化还有助于对付日益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在全球化的条件下,跨国的恐怖主义、金融犯罪、毒品走私以及网络恐怖袭击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急剧上升,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传统的安全威胁。东亚各国的合作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6]

3、加强制度建设欧盟的历史经验,寻找符合东亚具体情况的合作模式。一体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它的模式、道路都是全新的,没有先例可循。欧洲一体化的每一项实践都可以说是创造,而最大的创造就是它的制度。事实上,欧洲一体化进程可以看作是制度一体化,该制度的建设水平,为欧洲一体化进一步整合和扩展方向,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可以说,没有一系列的制度,就没有欧洲一体化的辉煌成就。目前,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迅速发展,出现了多种合作模式,反映了该区域各国在探索新的合作路径的强烈愿望。东南亚经融危机以来,中、日、韩三国和东盟国家都已经认识到了加强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台了诸多方案,如,“10+3”、“10+1”、新加坡—日本自由贸易区等。但是,这些机制仅限于为协商和讨论问题提供平台,统一的、稳固的、有约束力的制度远未形成。总的来说东亚各国具体的合作模式仍然在探索阶段,东亚合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它是在三个轮子的推动下进行的:第一个轮子是“10+3”,即整个东亚范围的合作;第二个轮子是“10+1”,指的是东盟分别与中日韩之间的合作;第三个轮子是东盟自身的合作和中日韩之间的合作。[7]这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区域化最终必然整合于一个统一的区域合作框架之中,从而才能真正提高东亚地区的合作水平。如何在三种合作机制中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模式是东亚一体化的关键所在。此外,欧洲在一体化过程中还有大量的规则、条约、指令、判例等作为制度保障,欧盟的所有行为都按照跳跃的规定进行,使得各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东亚各国的合作则缺少这方面的制度保障,由于历史原因、现实争端以及对主权的过度保护致使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制度规范,遇到问题各国更认同以协商一致的原则解决,这样就没法保障一体化进程顺利高效的进行。

4、抛弃恩怨,携手共创未来。法德矛盾由来已久,几百年来为了争夺领土和欧洲霸权结怨颇深。为了这个统一的欧洲,法德意识到必须抛弃历史恩怨联合起来,彼此间只有最大限度地协调一致才能有效地恢复经济保障和平。德国主动承认错误,作出必要的让步让欧洲各国人民在心里逐渐接受法国,法国也积极配合把两国矛盾的焦点鲁尔和萨尔的争夺通过煤钢共管联营的方式把联邦德国联合起来。正是两国长远的眼光欧盟的历史经验,能够抛弃恩怨重新联合才使得欧洲一体化能够顺利进行。东亚国家在这方面与欧洲有着相类似的地方。日本与中国、韩国等东南亚各国积怨颇深,在历史问题、岛屿归属问题、能源问题等各方面都有矛盾,如何协调矛盾,增进互信成了棘手的问题。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法德的例子、正确处理历史恩怨,化干戈为玉帛,捐弃前嫌向前看。在一体化的进程中,东亚各国应该相互谅解、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为东亚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1]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第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页

[2]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第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页

[3]夏尔?戴高乐:《战争回忆录》,中文版,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649页

[4]张海冰:《欧洲一体化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页

[5]张海冰:《欧洲一体化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69页

[6]赵怀普:《欧洲一体化对东亚合作的若干启示》,外交学院学报第81期

[7]张海冰:《欧洲一体化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75页。


参考文献:
[1]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M].彭殊炜陈志瑞,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张海冰:《欧洲一体化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胡瑾宋全成李巍:《欧洲当代一体化思想与实践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4]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上、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白鹤主编:《国际关系实用手册》,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社,2008.
[6]刘强董庆安黎峰:《东亚共同体构建的现实基础与理性思维—基于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年第3期.
[7]赵怀普:《欧洲一体化对东亚合作的若干启示》[J],《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第81期.
[8]卢新华:《欧洲一体化的经验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6期.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希拉里看美国妇女政治地位的变迁_]
下一篇论文:从电荒看我国煤炭资源战略储备的必要性_煤炭储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