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数字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中来,高校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也就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本文就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从八个环节研究探讨制作好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强调,进行多媒体教学工作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把言传身教、板书与多媒体应用相结合,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课件脚本,素材,制作,教学质量
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形成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随之产生了相关的教育思想、理论、技术,形成了教育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随着CAI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之一。
一、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
1.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媒体应用灵活自如
传统教学是粉笔加黑板,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内容枯燥机械。进行多媒体教学后,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多媒体及学生之间的三者对话。各种媒体应用灵活自如,如文字、图形、视频、音频、动画、语音、音效等多种表现形式能让课文内容生动、逼真,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学生也因此容易成为学习的主体。形象、有趣、可视、可听、动感、交互性等是多媒体显著优点。为教学提供了可视、生动、广阔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课件以其最佳的视听觉效果而具备了直观形象性特点,借助多媒体就可以直接将抽象化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将课本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用多媒体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无声变得有声,使课堂生动活泼,并带学生进入创设的特有情境之中,能使学生通过视听、动画演示中间过程等方式直观感受,很自然地步入到课本相关内容中,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
(3)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总课时的不断减少(我校2010版本科培养计划总学时规定:文科2400学时,理科2350学时,工科2300学时),我们不可能详尽所有涉及到的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就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利用这个时间老师可以传授其他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也可以通过回放巩固、加深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使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更加广泛化、深度化。
(4)使某些课程在教室上课成为可能
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后,使得计算机之类的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方便实用,如计算机技术方面、多媒体技术方面、电视节目制作方面的课程,教师才有可能在课堂统一讲授,随后上机实验,教学方法灵活,效果很好,否则可能无法进行教学工作。
(5)传播快捷、贮存方便
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除课堂认真讲解以外,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仔细认真听讲、思考,暂时可以不记笔记,课后可以把老师的课件复制带回去重复学习、加深理解。
2.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减弱了师生间的互动功能
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知识要点,掌握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方式必不可少。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激活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情感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而教师的妙语连珠、行云流水般的语言,精彩别致的板书设计、抑扬顿挫的语调,师生间探讨互动的快乐等。而多媒体教学,如果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师生之间必要的互动,本该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课堂就会变成人与机器间冷冰冰的注视。
(2)重集中思维,轻发散思维
许多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制作中尽可能多的加入声音、图像及动画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如果老师一味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过分追求真实再现,使之成为场景观摩课,在帮助学生加强理解的同时,老师无意识地使学生失去了必要的思维活动,缺少了感悟过程,缩小了想象空间。
(3)淡化了讲与听的传授作用
在多媒体教学的实际使用中,有些教师只在操作电脑,学生在被动地看投影。这样学生的主动性不但没有调动起来,而老师的主动性也都被压制了。教师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时候不能仅仅充当播放员、解说员,而应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高度重视学生表情、语言等信息的反馈,加强课堂互动,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空间,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多方位设计,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
(4)视觉疲劳,减弱教学效果
大学上课,大都是两个学时为一次课,若一节课从头到尾一直采用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再动感的画面,再好听的音乐,都只能是开始时引人耳目,时间稍长,就会不知不觉漠视屏幕。另一方面,有时老师讲解的和屏幕内容不一致时,学生又不知是该看屏幕上的还是该听老师讲的,觉得无所适从,脑子一篇空白。本来老师富有激情的讲解、讲台上不断变化的方位以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微笑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最精彩多变的画面,这个画面中还交织着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无言的理解、沟通和默契。但若不能灵活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则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一个好的教学课件,需要经过以下七个环节才能创作的更好:
1.策划、构思
教师所教的课程是否适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般来讲,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难以捕捉、界面图形比较复杂、需要动手实验、学习者需要反复练习的内容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有必要实施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如前面提到的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多媒体制作方面的课程、电视节目摄制与编辑和与计算机信息相关的课程。
选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2.备课、撰写
讲课内容的设计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和视频图象的插入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来看,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稿本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撰写,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