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打造“双教能力”教学团队,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时间:2015-05-14  作者:万冬娥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特色的体现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双教能力”为特征的教学团队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高职教育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本文论述了“双教能力”教师团队在建设过程中一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团队建设可采取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双教能力,教学团队,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性的高等教育,这一层次培养的应是在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与现场生产管理中组织管理问题的人才。高职教育是实践性和高教性兼具的一种教育类型,其培养的人才既要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就业结构的变化,又要具备一定的适应未来职业技术变化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双教能力”。以“双教能力”为特征的教学团队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高职教育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

一、“双教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双教”能力的师资,即要能“教学生动手”,又要能“教学生动脑”。这就要求高职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准、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研发能力,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从教师个体上讲,主要是指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即专业课教师既要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从教学团队上讲,它更强调这个专业群体需要共同努力完成的集体工作,通过不同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

二、“双教能力”教师团队在建设过程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1、观念不新。许多教师职业教育观念陈旧,对外界变化的适应性不强,难以根据实际更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2、师资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该是具有在一线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专业人员。但是,由于对师资学历及职称的要求,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有高学历与高职称,无一线工作的经历,而真正在第一线工作过的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或限制而没有机会任教。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难以达到教育部对高职高专80%的要求。

3、培养培训模式不合理。高职的师资培养主要途径有:到综合大学进修、参加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这里面有很多问题:首先,到综合大学进修仍沿用普通师资的培养模式,主要进行学科知识的理论培训,没有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其次,高职教育师资培训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不强,培训时间多数集中在课堂,容易带给教师的感觉是到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只是为了获取证书,不容易真正融入到工作环境中。再者,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往往流于形式。

4、教师的科研能力欠缺,对当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知识知之甚少,教育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5、保障措施不到位。(1)由于经费的原因,不能保证让需要的教师及时参加培训,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技能得不到提高;(2)由于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重,难以抽出时间让教师参加相关培训;(3)利用假期将教师分派到一些实训基地进行短期培训,难以融入实际的工作,培训只是表面工作,不能真正提高教师能力。

5、评价体系不全面。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与考核主要通过教师和学生评价等方式进行,考核手段单一,评价数据不能完全客观、公正地反映被评价人的真实水平。

三、在“双教能力”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上,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更新思想观念。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在思想上和制度上努力给“双师型”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提高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励其“双教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教学团队负责人的培养。专业团队负责人是“双教能力”专业教学团队的骨干和核心。教学团队负责人必须要在某一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就和敏锐的洞察力及研发能力,能够把握专业发展的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巧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必须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所以,充分发挥负责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要从制度上规范他们履行专业建设领导职责,另一方面,还要从人、财、物等方面尽可能保证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担当指导青年教师的重任,以此带动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高职教师若是没有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开发服务的意识、能力和经验积累,没有所从事教学专业对口的知识积累,或者不熟悉高职教育理念,不具备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实践能力是高职教师必备的技能素质,关系到能否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具“双教”能力的师资队伍,应由过去的“请企业走进学校”转变为“让老师走进企业”,对引进的教师必须要拥有在专业对口企业工作一定年限的经历;要实行专兼职教师“一对一”结对工程,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要结对一位企业兼职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课程指导交流、应用研究的合作伙伴,形成利益共同体。对已有专业教师重点实行下企业锻炼制度,以保证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对产业行业的了解。在制度设计上,下企业锻炼实行“政策导向,机制激励,任务明确,过程监控,全面评价,交流提高”,并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互动平台。

(四)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让教师在技术服务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注重对“双教型”教师的激励,激发“双教型”教师的积极主动性;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建立社会综合评价系统,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具有“双教能力”的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探索,持之以恒地加强团队建设。这样才能为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才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办出特色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王树庭.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发展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05,2
[3]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第8期。
[4]丁金昌:《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8.9。
[5]丁金昌:《高职人才培养不可替代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促进大学生向英语自主性学习转变的元认知策略研究
下一篇论文:大学生自主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