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科技小论文

射 线 曝 光 曲 线 的 制 作 及 应 用_制作及应用-论文网

时间:2015-03-30  作者:杨德宏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使用阶梯试块来制作X射线曝光曲线的原理及具体操作步骤,并重点介绍使用微机作图来绘制曝光曲线的方法,同时对曝光曲线在电力建设射线检验中的应用作了阐述和论证。
论文关键词:射线,曝光曲线,制作及应用

1、引言

射线探伤是无损检测主要常规检验方法之一,在电力建设焊接施工检验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对于射线检验中应用最多的X射线检验来说,曝光曲线的应用对于检验人员正确选择曝光参数、有效控制透照底片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在电力建设焊接施工检验中,检验人员实际透照选择曝光参数时,一般对受检部件进行二至三次试拍片以后,才能找出较为合适的曝光数据,这种方法既浪费材料、又降低工效,同时又容易延误探伤时机。而有了曝光曲线以后,对于不同厚度工件的探伤,检验人员可以方便的从曲线中查得所需参数,然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稍加修正,就可直接应用于现场操作,方便而又快捷。当前,造成检验人员不能应用曝光曲线指导现场施工操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X射线曝光曲线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大多数检验人员没有制作曲线的实践经历,对它的实际应用也需要有一个掌握和熟练的过程,所以本文着重介绍的是曝光曲线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2、X射线曝光曲线的制作

2.1定义

X射线曝光曲线是利用作图法来表示的X射线的穿透厚度、管电压、曝光量以及胶片之间关系的曲线。

2.2X射线曝光曲线的基本形式

对同一台X射线机来说,如果保持透照方式、暗室处理条件、胶片类型、增感方式以及观片条件等因素不变,只以工件厚度、管电压和曝光量为可变参数,则不同焦距、不同底片黑度时的曝光曲线的基本形状是一样的。

对X射线来说,当前常用的曝光曲线主要形式如图1所示。

它是在固定透照焦距和底片黑度的前提下,以横坐标表示穿透厚度、以纵坐标表示管电压,以曝光量为参数所得出的一组直线线簇。另外,在绘制此种曲线时,还必须绘制如图2所示的一组预备曲线,此种曲线曝光量取固定值,以穿透厚度为横坐标,以底片黑度为纵坐标,以管电压作曝光参数;此种曲线在实际探伤中应用也相当广泛。

 
 

(图1)曝光曲线的基本形状(图2)

2.3制作原理

射线穿过物质时,强度的衰减主要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及厚度。对于同一种材料来说,射线穿过材料到达胶片上的照射量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厚度:试件厚度越大,则到达底片上的照射量越小,底片黑度越小;反之,如试件厚度越小,则底片黑度越大(见图3、4),所以制作曝光曲线时,要想得到透照厚度、管电压、曝光量三者之间相对关系的曲线,必须具备材质相同、厚度不同的一组试件,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一种厚度成等差数列排列的钢制阶梯试块,厚度范围为2~20mm,为得到较大的透照厚度范围,一般还要配备一块厚度为20mm的辅助试块。

(利用阶梯试块制作X射线曝光曲线原理示意图)

(图3)(图4)

2.4制作方法

2.4.1准备

2.4.1.1透照准备

在进行射线透照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X光机状态完好并已经过训机。

(2)已装入暗盒袋的一定数量的胶片,在装片过程中要注意使所有暗袋中铅箔增感屏的前后屏厚度(一般前屏厚度为0.03mm,后屏厚度为0.1mm)分别保持一致。

(3)一至二块背防护铅皮;用于区别阶梯试块不同厚度部位的铅数字号码;用于区别不同透照参数下的底片标记。

(4)暗室处理条件完好并达到可使用状态;同时记录好洗片前的显、定影液配方、温度、时间等主要暗室处理参数。

2.4.1.2底片黑度测定及绘制曲线前的准备

透照完的底片经过暗室处理后,在测量黑度和绘制曲线前须做好以下准备:

(1)经过校验的标准密度计。

(2)用于记录测定数据的表格。其记录表格一般采用表1形式。

曝光量

穿

曝光量E mA·min

曝光量E mA·min

--

KV

KV

KV

KV

---

KV

KV

KV

KV

---

--

T

T

T

---

(表1)用于记录底片黑度数值的表格形式

2.4.2透照

选定的透照条件为:X光机机头向下,水平放置,固定焦距不变;

透照工艺:胶片后衬防护铅板;阶梯试块垂直于X射线机轴线方向放置,对准器中心与阶梯试块、胶片中心重合;试块上放置透照参数标记和不同透照厚度部位区别标记。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透照电压、每种电压对应于不同的曝光量对阶梯试块进行透照。

2.4.3暗室处理

按照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干燥顺序处理已透照好的胶片,暗室环境温度一般控制在20℃,显影时间4~6min,定影时间10~15min。

2.4.4测定底片黑度

将暗室处理好的底片逐张测定不同透照厚度部位的黑度值,并填写在如表1形式的表格内。

2.4.5电脑绘制曲线

利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3制作表格,在工作表中将管电压数值逐行递增输入,将透照工件厚度数值逐列递增输入,然后对应于二者将测得的底片黑度值逐一输入,构成制作曲线的基础数据域。

打开“插入”菜单下“插入图表”对话框(或直接点击“插入图表”快捷图标),根据对话框提示逐步选择以下各项:

(1)选择图表形式为折线图;

(2)选择构成图表的基础数据域为上述输入各项。

(3)分步输入“图表标题”、“分类轴”、“数据轴”各项。

完成上述操作后生成曝光曲线的基本形式,然后可根据页面效果和实际打印输出需要来调整图表框架大小,最后通过双击图表内不同区域,利用弹出的对话框来设置基底及背景墙格式、数据格式及绘图区格式,最终生成的曝光曲线及其辅助图的形式如图5、图6。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DCS数据通讯及故障分析_冗余-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层间饱和度监测技术应用效果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科技小论文
最新科技小论文
读者推荐的科技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