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和谐高校与工会调解机制构建*_高校法治化

时间:2011-07-04  作者:秩名
  4、及时、有效原则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稳定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非常重要,这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作为调解主体的工会组织及工作人员具备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深入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中,随时与职工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获得信息,了解争议状况,抓住争议焦点,弄清矛盾实质,并有针对性地及时制定调解方案,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工会调解机构、人员及制度的设置

从性质上看,工会调解实质上是一种民间调解,不具有法律强制性。调解机构可设置于学校工会内,以“工会调解中心”的名义成立,作为解决校内争议纠纷的专门机构。调解中心应制定专门的调解制度规程,详细规定调解工作的宗旨、基本原则、机构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及调解工作程序等内容。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基于工会本身的独立性特点,调解机构也实行独立开展工作的原则,不受校内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的影响。调解机构的人员设置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调解人员全部由校工会工作人员兼任;二是参考仲裁制度的相关规定,[7]事先拟定调解人员条件,通过单位推荐和个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由校工会、学校和职工代表中符合条件的人员共同组成。第二种方式更为科学、合理,更有利于调解工作的开展。但不管采取哪一种方式,都应当对人员素质提出高要求,特别是法律素质方面的要求,即担任调解人员的必须是具备相当法律知识及相关综合能力的人员。必要时可对拟担任调解员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人员由校工会与其签订聘任书,明确工作内容和任期,最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

(三)工会调解的程序

工会调解工作应当按照科学、系统、合理的程序进行。

1、纠纷争议的申报、立案程序

申报是工会及时发现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申报的主体可以是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也可以是工会中知情的其他会员,还可以是工会工作人员在发现问题后自行进行申报。申报之后应及时立案,征求双方当事人是否愿意接受工会调解的意愿论文格式。争议双方均愿意的,应及时记录在案,同时对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争议的原因、纠纷和发展现状等进行登记,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的调解工作打好基础。如只有一方当事人向工会组织请求调解,工会调解中心在立案后应及时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征询是否同意进行调解的意见。在双方当事人均自愿接受调解的前提下,工会调解中心应当正式启动调解程序,通知双方当事人作好调解的准备。如有一方当事人不愿意接受调解,根据调解自愿原则,工会调解中心不得强行调解,并应撤销立案。

2、深入调查、了解程序

担任调解工作的工会工作人员在对会员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前,应本着以事实为根据的原则,深入职工内部进行调查;争议一方为学校的,调解工作人员还应及时走访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调取相关资料,了解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要认真听取争议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和观点,同时还应广泛地倾听广大职工对争议纷争的意见和看法。要善于分析和研究,并对症下药,制定第一步的调解方案,在正式进行调解前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

3、调解前的准备工作程序

工会调解中心在组织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前,还要做好调解程序开始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要按照调解中心工作规程确定主持调解的工作人员(包括记录员),调解员的确定可以由争议当事人共同选择,不能达成一致的由调解中心直接确定。一般的纠纷争议可以由一名调解员进行,比较复杂和矛盾比较激烈的纠纷则可确定两名以上的调解员进行,但原则上不超过三人;其次是要对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对调查阶段所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第三是要做好对调解地点、环境的选择,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高校法治化,这种心理暗示可以使当事人的敌对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有利于提高调解成功率。

4、调解的实质程序

调解程序由调解者设计、操作,而最终的调解结果完全掌握在当事人自己手中。调解程序通常以纷争的当事人及调解者的公开陈述为起点,其他程序事项则可能因调解者的具体处理和案件的具体特征不同而有一些差异:如协商次数和期限的长短、对背景因素和关联事项给予的关注,调解者会见纠纷主体的方式――单独会见或共同会见,等等,都可能有所不同。[12](P394)尽管如此,调解的一般实质程序,可参照《民事诉讼法》及《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关于调解的规定进行。一是先询问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二是由当事人分别陈述争议纠纷的事实,有证据的可以举证;三是由双方当事人陈述对纠纷的意见,并可在调解人员的主持下组织双方进行辩论,使纠纷争议的是非曲直更加清楚地呈现在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人员的面前,最后由调解人员在事实清楚的情况下摆事实、讲道理,并在恰当的时候正确地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争议的实质进行分析,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把握时机,提出合理、合情、合法的解决方案,让当事人心悦诚服,最终达到使纠纷圆满解决的目的。调解意在促进协商,它有赖于当事人双方的自主处分和相互协作,[12](P394)调解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当事人。调解成功的案件可由工会制作调解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认可。但基于调解的民间性质,签字后的调解书不具有必然的法律效力,如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反悔,均可依法律程序寻求其他救济。调解中心无权强迫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必须执行。

5、调解结束后结论报告及备案程序

调解工作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较为复杂的过程,调解的结果也不可能都取得完满的结局,有些纠纷在工会调解中心主持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法律意见书的形式,及时给双方当事人提出恰当、合理的建议,让其通过相应的法律程序进行解决。对于调解的过程,不管成功与否,都应当及时写出分析报告和结案报告,并按规范化要求对相关资料整理归档,以便查询。

结语:工会调解制度构建是高校内部实现法治化的可行性手段之一,是民主与法制在高校范围内的有机契合,也是整个社会实现法治化的必要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弱化法律的强制性与暴力性,使情与法更好地结合,所以更能体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与生活准则,更有利于以自愿为基础的自由、平等、权利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构建工会调解机制,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高校。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李德齐.工会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3]刘元文.工会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4]理查德.B弗里曼[美国].工会是做什么的:美国的经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5]薛志良.和谐之春:工会工作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6]龙大轩.道德与中国传统[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7]牧野英一[日本]著,朱广文译,法律上之进化与进步[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8]何勤华.任超.法治的追求:理念、路径和模式的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9]卓泽渊主编.中国法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10]夏勇.依法治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11]马小红.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田平安主编.比较民事诉讼论丛(第一卷)[J].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
[13]王荣华主编.多学科视野中的和谐社会{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年.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反腐败:制度与实践_文本表达
下一篇论文:解决农民工城镇长期住房问题的主要意义_毕业论文模板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最新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