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①小明和小军进行滚铁环比赛,最后小明输了。小明对小军说:“主要是因为你的铁环的直径是我的2倍,所以你的铁环滚1圈,我的要滚4圈才追上你”。小明说的对吗?
②某班要举行一次朗读比赛,每位同学的朗读时间规定为3分钟。一位同学选了一篇930字的文章,在赛前试读时,他用了6分钟,怎么办?
这样的题目是学生生活中会遇到的有趣问题,学生在解答时会感到数学的趣味,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也会解除对考试的厌恶和恐惧心理。
2. 知识性。
如:地球上的物质,大都会热胀冷缩。但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却增加 。现在有一块冰,体积是3.3立方米,请你算一算,它融化后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这样的试题学生既解决了数学问题,又能获得其他方面的知识,考有所得,这更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评价改革中的发展性原则。
3. 探索性。
试题的考察不是停留在记忆和判断的层面,而是要求学生在自己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哪一种水果含的水分多?( )
A.苹果 B.葡萄 C.一样多
|
苹果 |
葡萄 |
水果重量(克) |
200 |
300 |
所含水分(克) |
171.8 |
266.1 |
4.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年龄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个性化和多样化,所以数学命题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激活灵性,张扬个性的平台。针对以往命题全部是答案惟一的封闭性客观题的情况,命题中注意设计一些答案丰富多彩的主观题,能满足各种层次水平学生的需求。
如:①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使各题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10- -( ) ( + )×( ) × ×( ) ÷( )+ ×
②根据以下信息求出五年级一共要种多少棵树苗?
小红: 五年级的三个班参加植树活动。 |
小明: 我们五(1)班种了树苗总数的
|
小玲: 我们五(2)班种了100棵 |
小华: 我们五(3)班种棵数的比五(2)班多 |
老师: 五(1)班和五(2)班刚好种了树苗总数的一半 |
这道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
A、根据“我们五(1)班种了树苗总数的 ”和“五(1)班和五(2)班刚好种了树苗总数的一半”,先求出五(2)班种了树苗的几分之几,再求出所求问题。
B、根据“我们五(2)班种了100棵”和“我们五(3)班种棵数的比五(2)班多 ”,先求出五(3)班种的棵数,再求出“五(3)班种了树苗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所求问题。
③下图是一张圆形纸片,圆中间画一条线段,你能判断这条线段是不是该圆形纸片的半径吗?请把你判断的方法简要的写出来。

这道题判断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
A、假设B点是圆心,AB是圆的半径,以B点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看得到的圆是不是现在的圆。
B、将圆形纸片对折几次,看得到的圆心是不是在B点处。
C、过B点做AB的垂线,看看到的两条“半径”是不是和AB一样长。
D、延长AB交于圆上的点C,看看AB和BC是不是一样长。
这样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由于每位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他们会对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分析、理解、思考,并作出不同的个性化的解答,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
5.教育性。
新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试题可以选取一些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题材。把数学命题放置在学生人格发展的高度,结合数学知识点的检测加入一些能够触动学生道德碰撞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原本冷漠的数学命题注入了一丝暖意。
如:①环境保护的教育。
根据以下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资料显示,我国森林草地破坏形势不容乐观。20世纪的50~90年代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消失了,解放初期海南岛森林面积有8 4万公顷,可现在海南岛的天然林面积只有解放初期的 。我国现有退化草地135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可利用草地面积的 。
②节约用水的教育。
我国是世界上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2005年世界人均拥有淡水资源量为9200立方米,而我们国家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在扣除一些难以利用的水资源后,我们国家实际人均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到拥有量的 。(1)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求出我们国家实际人均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是多少立方米?(2)看到本题的有关信息,你有什么想法?请你简要谈一谈。
6.综合性。
命题不能只涉及本学科课程内容,小学数学论文要加强同一学段各科课程内容的横向联系,进行学科整合,要检测教学任务的同时,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去探求新知的欲望,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如:①你能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吗?(如:百发百中——100%)
百里挑一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十拿九稳 万无一失
② 在数学学科中表示( ),在音乐学科中表示( )。
这样的试题设计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理”联系,发展整合思维。
考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的命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摒弃其题目形式封闭单一,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等弊端,不断改进和优化命题的形式和内容,使考试评价既关注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