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课堂制度文化创新简论

时间:2016-04-29  作者:罗月娥 周勇军

摘要数学新课程主张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数学,需要重建课堂制度文化。课堂制度文化指教师和学生在享受已有文明、创造新文明的课堂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外显和内隐的规则体系,大体可以分为外铄型与内发型。课堂制度文化的重塑就是要实现从外铄到内发的转型。内发型课堂制度文化是一种内在生成的课堂管理模式,它以平等与相互尊重的精神文化为宗旨;将权威建立于教师本人感召的、专业的力量的基础上;更有助于唤醒学生和教师的个体文化意识,激发他们的主体性,为课堂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创造条件。
论文关键词:数学新课程,课堂制度文化,创新

“数学文化”是指从文化这一角度来关注数学,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狭义上,数学文化指的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而广义上,数学文化则指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文化观下的数学课堂,需要实现制度文化的创新,帮助学生养成数学素养,实现数学课程使命。

一、课堂制度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一切外显和内隐的事物及创造过程本身,可粗略的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制度文化,简而言之就是制度层面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创造的各种外显和内隐的规范、准则体系。制度文化含盖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同人类的个体生活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制度,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商品交换制度、教育制度等。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继承并享受已有文明、酝酿及创造新文明的场所,其中充盈着多种形式的制度文化。课堂在师生关系、规范制度上面临的现状,其实就是课堂中的制度文化的问题。在此意义上的课堂制度文化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享受已有文明、创造新文明的课堂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外显和内隐的规则体系。它的本质在于协调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规范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课堂文化的生长。从学理上讲,课堂制度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内涵:

第一,课堂制度文化建立在对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认识上。制度文化,是为处理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产生的;课堂制度文化,是为处理课堂中的社会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而产生的。因此,对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相应的课堂制度文化。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被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成为客体,容易导致教师单向输出的教学方式、命令支配的管理模式和学生绝对服从的课堂制度文化。反之,如果我们把师生关系理解为主体与主体之间、“我”和“你”的、对话型关系的话,就会产生民主平等、富于生长创造的课堂制度文化。

第二,课堂制度文化的建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制度文化作为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从来就不是由哪一个人或一部分人说了算数的,它是经过大多数人的认可而达到明文规定或者约定俗成。课堂制度文化同样如此。作为协调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行为的规范,它的建立不应该由教师或学生单方面说了算,而应该是在双方共同讨论、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的双边共同协议。

第三,课堂制度文化对于教师和学生具有塑造功能。制度文化一经确立,就成为独立于人的第二自然,规范人们的行为,并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课堂制度文化对于教师和学生,数学教育教学论文尤其是身心未成熟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塑造作用。以命令、支配和控制为主的课堂制度文化,更容易塑造出服从、呆板、缺乏活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反之,民主、平等、生动、灵活的课堂制度文化,更容易塑造出具有主体意识与文化创新能力的学生。

从不同角度可以对课堂制度文化做出不同的分类。首先,从课堂制度文化指向的行为主体来看,可以分为教师的课堂制度文化与学生的课堂制度文化。前者指针对教师课堂行为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后者指针对学生课堂行为制订的规章制度。其次,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可分为课堂纪律制度,如课堂行为规范、课堂守则、课堂纪律、课堂常规等,用于规定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怎么样和不能怎么样;课堂学习制度,如阅读习惯、生字词学习规范、固定的学习游戏等,主要用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氛围;课堂评价制度,主要指表扬或惩罚学生的语言、儿歌、标记等,是维护课堂秩序的手段。另外,按照制度抽象程度的深浅可分为规则系统,即指导教师和学生课堂行为的具体要求,包括明确规定的要求和约定俗成的制度;组织系统,指课堂行为规范从制订到执行的整个环节,包括对课堂制度文化的制订、解释、执行和养成等;观念系统,也就是具体课堂规则背后深层次的文化观念。

二、课堂制度文化的现实弊端

我国的课堂制度文化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如教师将课堂管理简单等同于对学生行为的严格约束;教师对于课堂文化表达和阐释的控制;师生课堂交往和互动的缺失等等。综合问题不难发现,这些课堂制度文化大多把师生关系定义为控制与被控、支配与服从的状态;在课堂中,教师权威具有强制性、不可违抗性等特质。笔者把这种以外在控制为主的课堂管理规则和制度统称为外铄型课堂制度文化,它的弊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制度文化的专断现象

课堂制度文化的专断现象,指的是规则的制订与执行由教师单方面完成,极少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由此形成以命令、支配等单向输出为主的课堂管理模式。

为了实现对课堂秩序的高度控制,教师通常提出严格而繁多的要求,限制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动作、思想。如要求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不能想说就说”;举手必须“举右手,不敲响课桌”;坐立要端正,“不东摇西晃,后背不能靠在椅背上”等等。这些课堂制度文化的制定不仅很少采纳学生的意见,而且忽略了学生的身心规律和兴趣需要。这样的课堂制度文化把课堂教学变得死板、机械,教师在达到控制学生行为的同时也束缚了课堂的生机活力、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课堂制度文化的专断现象体现出传统教师中心的教育范式。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影响着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传统教育中,教师决定着教学方向和结果,尤为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学生更多地被摆在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因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以“教”为主导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管理行为更多的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主、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主;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二)课堂制度文化的虚幻现象

课堂制度文化的虚幻现象,指的是课堂成员对于规则的否认和抽离态度,导致规则不能内化为课堂成员的信念。

很多课堂制度文化都会要求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要求教师“不准体罚学生、忌用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的言行、禁止上课使用手机”等。这样的规则往往多成为学校的表面规定,不具有实质性的作用。笔者曾在市郊十多所学校进行田野考察,了解到类似这样的课堂制度文化难以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与实际的课堂行为相去甚远,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虚幻的课堂制度文化是外界机构强加于团体,或团体为取悦于某外界机构而制订的。它虽以书面文字做出规定,但其成员一般不把它视为真正的规则,因此缺乏相应的约束力。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数学知识靠思维生存
下一篇论文:试论职高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尝试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数学教学论文
最新数学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