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四、解放幼儿的嘴巴
陶行知认为,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小孩子得到了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我在美术活动中,给幼儿以充分的机会,让幼儿积极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给幼儿讲的机会,让幼儿能充分的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利于教师读“懂”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继续创造。如:在绘画飞机活动中,一幼儿画了一架“四不像”飞机,我问:“你画的这是什么?”孩子答曰:“这是外星球飞机。”我有点纳闷:“你为什么画这种飞机呢?”该孩子乐滋滋地回答:“我想要跟杨利伟叔叔一样飞到太空中去,想到哪个星球就飞到哪个星球去。”我恍然大悟,忙引导说:“那你现在准备飞到哪个星球去呢?”孩子片刻说:“我要先飞到月亮上去,再飞到太阳上去……”说着在飞机旁边画上了月亮、太阳等星球。孩子的创造就这样在讲的过程中又得到了提高。
而在每次活动结束时,我更愿做一个合格的听众,给幼儿充分表述自己创造的机会。幼儿都有强烈的表达愿望。这时,请幼儿把自己的创造思路淋漓尽致的展示给我们,这样有利于孩子下一次的创造。如:活动还没结束,一个孩子就迫不及待的把一幅画得稀奇古怪、装备复杂的“怪物”作品介绍给我:“我做了个会吃垃圾的机器人,大嘴巴是吞垃圾的,肚脐眼是排放垃圾的,两根管子是送走排出来的气的……”孩子说的眉飞色舞,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可以看出,我们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幼儿求新求异的创造思路充分展露,使幼儿创造的激情得以释放。
五、解放幼儿的空间。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大自然的色彩、世界万物的形态,运用各种感官去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还可到生活中观察建筑、环境设计等。运用照相机拍摄各种图片、对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各镜头进行定格引导幼儿去发现,培养生活情趣,提高审美修养,让幼儿在生活游戏中随时随地观察美、欣赏美,还能随意及时地表现美、创造美。
自然界随时可觅的一切在孩子们眼中都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幅美丽的画。我们经常带着孩子来到田野、郊外、公园中尽情地嬉戏玩耍。春天,田野里草长花艳,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有的采来野花编织花环,互相比试着谁的花美、谁的花多;有的拾一片树叶,用指甲在树叶上作画;夏天,孩子们弄来泥巴,玩起了捏泥人的游戏;秋天呈现一片丰收景象,孩子们采集各种果实,用颜料、粘贴纸、皱纹纸等给瓜果打扮,将一个个瓜果变成了可爱、有趣的小娃娃、小动物;冬天,冰雪覆地,孩子们在野外打雪仗、堆雪人……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赐给孩子们的礼物,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作的乐趣。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想象性、合作性、装扮性,从而使他们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六、解放幼儿的时间
“创造的幼儿教育,首先要为幼儿争取时间之解放。”陶行知认为,要“给孩子一些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为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我们将美术活动渗透到区域、游戏等活动中,大幅度减少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全面开展以小组教学活动和个别化教学活动为主的学习性活动,让孩子想画时就能画,想什么时候创作就能什么时候创作,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学习、交往、探讨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必需抓住幼儿这一时期,实施有效的策略,领会“六大解放”的深刻含义,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