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当前江西高校的体育建康课程学分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体育选项课的实行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但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如果说体育健康课程实行选修制是改革的趋势和目标的话,那么江西高校的体育健康课程学分制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立体化的学分制课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学校硬件设施的滞后成为体育学分制改革的最大阻碍之一。据了解,部分高校已斥巨资建设新校区或扩建老校区,这种局面可望在今后两年内将大大改善。
江西5所高校体育教师严重不足、课业负担偏重,目前各高校正在有计划引进人才;体育教师基本上完成了新老交接,年龄结构日趋合理;缺乏高学历体育教师,目前各高校正在通过引进和在职培训等手段力图改变此种状况。
相对于体育学分制改革后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而言,体育教材建设步伐明显滞后,目前江西5所院校均缺乏与学分制改革相配套的新教材,老教材已无法满足学分制改革的需要。
江西5所院校课外体育活动较丰富,各高校都对业余运动队非常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比赛成绩。但从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整体而言,未能很好地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体育与健身有机结合不够。
4.2建议
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谈到如何推进学校体育观念的转变时强调指出,“一是教学观念从重竞技、重技能,向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身心健康素质转变;二是体育课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6]]要切实将“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第一’意识,切实增强学生健康水平和体育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生存和生活能力、体育学习和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养成学生体育参与和终身体育的热情和习惯”的目标落到实处。
认真贯彻新《纲要》精神,加速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减少必修课,扩大选修课程的比重,建立分级教学的立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实行体育课程模块化设计、增加修学的弹性。课程设置应兼具国际化、民族化和地方化原则,丰富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增加其社会针对性,使其大众化、普及化,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体育教育系统。
在教学内容上,加强教材建设,增加体育选修项目。选修课的内容,既要广泛,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又要有较强的实用性。在教学组织上,应考虑学生的特点,可根据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学习目的进行不同层次分班教学或在同一项目教学班进行分层教学。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系的院校,可采用选项课-俱乐部型教学模式。在考核方面,按《纲要》的精神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综合考核与评价体系。
加快师资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加速人才培养改革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在职教师通过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
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改善场馆与设施条件。当务之急,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要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充分利用晚上和寒暑假等时间,科学安排和合理利用现有不足的场地与设施,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活动场所,多开辟空闲场地,如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和各种边角地合理安装与设置丰富多样的体育设施,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克服一些学校由于场地小、设施少而导致一部分学生有“体”难“育”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大力增加对运动场地与器材的硬件投入,购置与配备充足齐全的运动器材,建立场地与设施的维修与保养制度。体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高校体育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EB/OL].参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20021227/3074984.shtml.
[[2]] 张勇等.普通高校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
[[3]] 刘复兴.公共教育权力的变迁与教育政策的有效性[J].教育研究,2003,(2).
[[4]] 韩冬.从“他律”到“自律”: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3).
[[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EB/OL].参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20021227/3074984.shtml.
[[6]] 大力推进学校体育“三个转变”[N].人民日报,2003-12-02.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